&esp;&esp;核验完参试名单,众翰林从翰林阁出来,王雍走在宋绶身后,不加掩饰地道:“宋大人,我要向你道歉。”
&esp;&esp;宋绶十分不解:“此话何意?”
&esp;&esp;“以前我只道你是个只会在秘阁修史书的书呆子,今日你对丁谓的态度,实在让小弟佩服,故而我要向你道歉。”
&esp;&esp;宋绶:“啊,大可不必大可不必,丁参政没事找事,我只是不想和他多说话而已。”
&esp;&esp;王雍慨叹:“当此之时,朝中百官,不想和丁谓说话的人,只怕已是少之又少,像宋大人这样当面甩丁谓脸的人,更是挑不出几个了。这样浑浊不堪的朝廷,如大人之清流,又有几人呢?”
&esp;&esp;“诶,王翰林何必如此沮丧,依我之见,朝中不与丁谓之流同流合污之俊杰多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大宋朝之明日,还在这些青年才俊身上啊。”
&esp;&esp;“宋大人所言,指的是?”
&esp;&esp;宋绶含笑,掰着手指头数道:“诸如王曾王大人,以及晏殊、朱说等青年,皆是大宋之脊梁。”
&esp;&esp;王雍摇头:“王大人虽刚正不阿,颇有寇老风格,但到底资历尚轻,至于宋大人说的其他两人,晏殊不过是富贵温柔乡出来的贵公子,那朱说也不过是千里入京来的穷学生,入京要指望这些人,只怕不行。”
&esp;&esp;他道:“依我之见,当今能压制丁谓者,还数寇老,若他老人家不能从长安回京师复任相位,只怕丁谓之流会更加猖獗。”
&esp;&esp;宋绶不欲与之争辩,含笑道:“王翰林所言有理。”
&esp;&esp;“所以小弟已暗中派人前往长安,无论如何,也要让寇老回京来。”
&esp;&esp;宋绶警铃大作,惊问道:“王翰林此话何意?你准备如何让寇老回京来?”
&esp;&esp;“宋大人何必惊讶,满朝文武谁人不知,如今官家命寇老查勘天书一事,正是为了试探寇老,若这次寇老顺应一下官家之意,宰辅之位定然是他老人家的。”
&esp;&esp;“你!”宋绶大急,“诶呀王老弟,你名字寇老一生从不信天书,却让人前去说服他迎合天书,这不是置他老人家于不信吗!”
&esp;&esp;他说着匆匆告辞,忙来到里仁巷,将方才王雍所说之事和正在书房备考的杜青衫顾易二人说了。
&esp;&esp;顾易听了,摇头道:“寇老一生刚直,素以坚决不信天书而深得百姓爱戴,如今若被小人所蛊惑,转而附和天书,岂不是自己打脸么!”
&esp;&esp;“正是如此。.uunshu.”宋绶一叹,“我知寇老脾性,怕就怕,他老人家禁不住小人蛊惑,一旦承认天书为真,寇老一生英明,恐怕就此毁了,到时即便重操大权,失了人心,又有何用?”
&esp;&esp;“宋大哥,我这就启程去长安,阻止恩师回京。”杜青衫说着就要起身,被宋绶一把按住,“春闱在即,你这一去一回,可来得及?”
&esp;&esp;杜青衫沉吟一番,承诺道:“春闱还有半月有余,我说服了恩师便回来,赶得及。”
&esp;&esp;“那好。”宋绶郑重地一拍杜青衫肩膀,“速去速回。”
&esp;&esp;既决定要去长安,杜青衫也不耽搁,简单地交待了杜杞阿崔在家要听小尘姐姐的话云云,辞别小尘,一骑绝尘入长安。
&esp;&esp;而京师这边,众人依旧各怀心思地,各自派出探子前去打探确切消息。
&esp;&esp;果然,在杜青衫离开京师的第三日,皇上派去长安的中使回来了,并带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esp;&esp;经由永兴军节度使寇准查明,乾佑山天书确有其事,永兴军巡检朱能并未谎报。
&esp;&esp;(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