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新书,求支持,大家如果看着书还行,给个收藏和推荐支持下.
景龙四年的上元节,终于在佛道两门的明争暗斗中落下了帷幕。随着上元节的过去,唐朝人的年,总算是过完了,不仅农家开始准备耕作,朝廷的各个廨署衙门,也开始了正常办公。
景龙四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也在正月十六那天如期而至。
当两阁里的鼓声刚刚响了一遍的时候,便有那早到的官员,三三两两地来到了那宣政门外。
上元佳节刚过,虽然前一天的上午,这些人还大多数都在一起,陪着中宗皇帝共庆佳节,可是隔了一天再见面,少不了的要打声招呼,客气地祝一声节好,然后凑在一起聊上几句。
和平日里的情景不同,今天的宣政门外,百官们似乎都变得非常健谈,而他们谈论的中心,自然是没有跑过昨天上元佳节,长安城里佛道两门闹出来的那两处好戏。
官员们的见识,毕竟是比普通老白姓更高上一筹,谈起道门的太上玄元皇帝显圣,和佛门弄出来的那个千手观音显圣,大唐的百官多持谨慎的态度,并没有一味地相信佛道两门的宣传。不过对于昨天那两出奇观的精彩之处,众官员仿佛是亲眼所见一般,一个个讲起来眉飞色舞,神采奕奕。
宗楚客,这位当朝右相,以前的大朝会时原本也是这上朝前议论的中心人物,今天不知道怎地,却冷着脸站在一旁,并不理会这些人的谈论。就连其他的官儿们过来和他打招呼,他也只是冷冷地点点头,就算是打过了招呼。
看着宗楚客的样子,百官们心里都很清楚,宗相的心情今天很不好,对于即将开始的大朝会,心里也多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猜测。宗楚客并不是一般人,那是当朝首辅,也是皇后跟前的红人,他的心情,有时候甚至就可以当成大唐王朝的晴雨表,看着他不高兴,百官们都还以为朝中发生了什么大事。原本议论纷纷的官员们,也都渐渐地收住了话头,乖乖地站在班内不再言语。
宗楚客却不知道百官心里的想法,他今天确实心情不好,但却并不是因为今日的大朝会,而是因为昨天晚上,长安东市的那场佛门赐福。
咋看起来没什么不妥的佛门赐福,嗅觉敏感者也不过就将这场赐福和佛道两门的争斗联系在了一起,而宗楚客心里却清楚,这件事情远远没有众人所看到的那样简单。佛道两门的争斗,只不过是呈现在世人眼前的表象,事情的背后真正隐藏着的,却是韦后一党和李氏皇族的暗斗。
而让宗楚客心情很糟的原因,却是因为作为韦后一党的核心,自己居然对佛门的这次行动事先一点也不知情。而且就在上元节的早晨,自己还亲自向韦后报告过李隆基和玄都观的事情,韦后当时没有向自己透露什么,没想到当天晚上的时候,就搞出了这么一出佛门赐福。
听到惠范和尚在东市赐福的时候,宗楚客的心头就如同被针扎了一下,他太清楚韦后的这一招目的何在,同时也因为韦后抛开了自己而感到心惊胆战。宗楚客昨天整晚都没有睡着,心里一直再盘算着如何再韦后心里,重新赢得信任,因为宗楚客自己最清楚,这才是他能在大唐的朝堂上安生立命的根本所在。
宗楚客甚至再想,那些平日里对韦后干政颇有微词的侍郎御史们,能在今天的大朝会上出班奏事,忠心耿耿地为国进言,最好是历数韦后的罪状,把韦后说成是十恶不赦,还要捎带上自己这个韦后的小跟班。
到那个时候,自己这个大唐右相就能站出班列,义正言辞地痛斥这些人一派胡言,从社稷安危的角度替自己辩护一番,同时将韦后夸赞的天花乱坠,临了的时候再搬出韦后陪伴中宗流放房州那段往事,恰到好处地挤出几滴眼泪。
这时候的中宗,肯定会被自己的这番话所感动,即使弹劾的人说得再天花乱坠,中宗也肯定不会治了韦后之罪,至于宗楚客自己,定然是也会保得周全。待得散了朝会,自己在找个借口,将弹劾韦后之人治了死罪,解了韦后心头之气,韦后也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忠心重新评估,又会对自己宠信有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