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步枪的发展史,从火绳枪到燧发枪到最早期的后装枪毛瑟1871,都是用的黑火药。在历史本位面上,第一支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是法国的勒贝尔M1886式步枪。
在这款步枪刚刚列装法军的时候,法军将其作为绝密。但架不住财帛动人心,一个法军士兵携带这支步枪偷偷的跑到德军阵地,以这把枪向德国人索要两万马克。
发现其中奥秘的德国人惊讶之余,也紧急启动了本国的无烟火药后装步枪的研发。
当时的毛瑟公司正在大规模的生产毛瑟1871式步枪,不愿意为了新的无烟火药舍弃自己原先成熟的生产线。故而,德国的第一款无烟火药步枪,反而被名不见经传的斯班道公司拿了头筹: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德国1888委员会步枪。
这把枪,一方面是受到法国方面的压力,紧急赶工出来的产品。一方面是设计者贪大求全,什么东西都往枪上放。加上德国人的固有毛病:各个部件精益求精,总装水平却始终存在问题。结果这枪出来后一堆的毛病: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
面对这把毛病多多的步枪,德国军方自然翻脸不认人,拒绝继续大规模采购,转而恳求毛瑟公司重新设计一款新型步枪。限于破产压力的斯班道公司就把这些枪卖到了正在进行洋务运动的我大清。再后来,我大清的汉阳兵工厂又对这款枪进行了大规模的仿制——这就是在中国大名鼎鼎,使用时间从我大清后期到二战,长达五十余年的步枪:汉阳造,或者叫老套筒。
勒贝尔M1886和老套筒,以及后来毛瑟公司推出的毛瑟98式步枪,都属于第一代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比现在大明士兵使用的步枪先进:毕竟,这三款步枪普遍采用了五发弹匣供弹。比起大明士兵现在的打一颗再装一颗子弹来说,其发射速度要快多了了。
在这三款步枪中,毛瑟98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他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这是后世很长时间,步枪设计都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毛瑟98后,20世纪前二十年,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这把枪只有1.13米,却有十发弹匣。枪身短,在战壕里可以方便士兵行动,十发弹匣,使得其发射枪弹的速度大大提高。当然,枪身短会造成射程下降。但实际上在一战中,步枪的有效射程很少超过400米,根本就不需要太长的枪管。可以说,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就是一战中最好的步枪。
到了二战时代,步枪再一次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美国的M1加兰德步枪,长1.1米,采用导气式自动上膛,回转闭锁枪机。使用7.62步枪弹,8发弹匣容量。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半自动步枪,可以在五秒内打完八发子弹,其火力之猛,在太平洋战争中,把端着三八式步枪,十五秒才能打五发的日军打了一个稀里哗啦。
而半自动之后,自然是全自动步枪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美国人踌躇满志的端着M1的改良版M14加兰德步枪进入越南战场的时候,战况却和太平洋战争的时候反了过了:端着AK47突击步枪的越南士兵,把美国人打了个稀里哗啦。
AK47步枪的研发基础,是世界上第一支全自动步枪:德国STG44突击步枪,在二战中,正是他宣告了刚刚登上冲锋枪巅峰的波*波沙的衰亡。
和冲锋枪一般使用手枪弹,不求射程、精度和威力,只求大范围倾泻火力不同。步枪对射程、精度、威力都是有要求的。但是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火药配方没有进一步改良以前,必然使得子弹很长,后坐力极大。而后坐力太大,是限制步枪无法像冲锋枪那样长时间、全自动射击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德国人在二战中因为弹药研究的进步,提出了短药筒中间型威力弹的理论:这种子弹初速、精度不如普通步枪子弹,但后坐力的减小,解决了步枪无法像冲锋枪那样连续发射的问题。而中间型威力弹的射程、精度和威力,又比纯粹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要好得多。于是STG44突击步枪便应运而生:在实战中,他彻底压制了波波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