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幽怨,便有人愁。
这个发愁的人正是孙思邈。
孙思邈这半辈子,经历了隋末的天下大乱,到大唐开国十余年的今日,见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少年人,有的霸气绝伦,有的勇武过人,有的惊才绝艳……
但孙思邈从来没有见过像余潮这样的少年人!
孙思邈觉得余潮这个人,有时候是知道进退的,他始终没有和张其文彻底翻脸撂挑子,有时候却稀奇古怪言行荒诞,毕竟他是自古以来第一个要求地方父母官为他准备逃学的行为张目背书的人!
这似乎很矛盾?
如果孙思邈知道余潮是个穿越者,恐怕就不会觉得矛盾了,余潮只是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存在价值和作用,而这一点从来不是谁谁谁甚至是朝廷就可以肆意妄为的——你要用到我可以,但你付出了什么呢?
当然,余潮是真的不清楚一点,或者说他对这一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那就是古代和后世的价值观冲突,张其文刚才说的是“君子耻于言利”,真正意思是说你不要嘴上瞎比比,别人自然会懂得该如何做,该你的不会少你的;至于后世,却是习惯了先讲好条件再办事的。
别说孙思邈不明白了,余潮自己都不清楚,这既是两个时代的价值观冲突,也是余潮个人为了些许面子,或者是为了故意和张其文抬杠而做出的事情——说一千道一万,余潮就是为了装逼,可在别人看来却成了狂妄和荒唐……
可为了顺利推行解决天花的事情,孙思邈这个素来淡泊的人还是不得不站出来,道:
“余潮,老道给你担保,如果将来要远行,一切费用都不需要你出,可好?”
余潮连忙道:“既然孙老开口了,晚辈自然没什么不满意的。”
孙思邈又对张其文道:
“张县令,至于余潮说的另一件事,就算卖老道一个面子如何?毕竟可以预料的是,此事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张其文一听,立马恼了,怒瞪着余潮,却对孙思邈说道:
“孙老,可不是下官不给您面子啊,这事真的很难办,朝廷三令五申,教化之事乃重中之重,岂可如此儿戏?”
也是为难孙思邈了,不过还好他见多识广,道:
“明言为余潮张目自然是不妥的,不过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以县衙的名义把余潮抽调出来,也就是让他直接休学一段时间,直到此事一了,余潮再回去进学嘛!”
“张县令你看,此事若有余潮,老道可以说一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一旦事成,老夫必为张县令还有在座各位向皇帝请功!”
孙思邈可是一位能直接向皇帝上书的神医,其中是有很大缘故的。
其一孙思邈的医术可谓当世无双,比御医还要御医,皇帝勋贵重臣谁不看重他?
其二,就说来话长了,当今天子是怎么上位的举世皆闻,这名声可就臭得不行,民间乃至朝堂对李世民的质疑声一直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大灾大难的时候尤其猖獗,都认为皇帝屠兄杀弟逼父有伤天和,才导致上天降下惩罚,无数百姓为其遭殃……
而孙思邈却是民间万民称道的老神仙,道德方面无可挑剔的存在,是以皇帝对孙思邈非常看重,无非是想借其名义一用——你们看,朕的麾下有这样的老神仙,岂不是名正言顺的绝好证明?
所以,孙思邈这话一说,直接一锤定音了。
张其文很快做出了决定,当场承诺下来。因为他发现,这事对他而言只是举手之劳,一旦成了就会有极大的回报,就算不成,也没人能拿这一点做文章攻击他……
虽然被余潮这厮恶心了一回,可张其文觉得还是很值的,不管怎么说都得卖孙思邈一个面子嘛,就当是小鬼难缠了。
有了孙思邈的承诺,张其文也答应了,剩下的乡绅们为了表现和投机,而且此事一旦成功对他们本身也是有极大好处的,所以纷纷慷慨解囊资助此事。
县衙后院闹腾到半夜,才算散场,所有人准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只有孙思邈被热情的张其文强行留了下来,借宿一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