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务衙门?温体仁等一群老臣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屁股。
正二品已经是文官所能达到的最高官位了,这一下子就弄出来个正三品的衙门,从品级上看,仅次于六部和督察院,不可谓不让在座的大臣惊讶。
若是往年,听闻陛下要组建新的衙门,朝堂上必定早就吵作一团,可此时包括温体仁在内,几个大爷大叔都学聪明了。
那是一个人都没站出来,他们心里清楚,陛下肯定会给出他们答案的。
“这外务府,主要职能包括但不限于宣传朝廷旨意、引导社会舆论、协调朝廷与地方以及百姓之间的矛盾,宏观上把控民间思潮的发展,发行邸报,流于民间,使百姓知晓天下要事、不至于受居心叵测之人蒙蔽。”崇祯皇帝边思考边道。
说白了,外务府就是后世的宣传部。
崇祯皇帝早在处理钱士升案时便有了这个想法,举子也好、百姓也罢,获取消息的渠道十分稀少又过于片面,获得的消息也不权威,以至于经常容易被人蛊惑蒙蔽。
只是当时太穷,到处都需要钱,他一时也没功夫处理此事。
如今落水案大肆清查贪腐,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却在有心人的把持之下,江南举子游行、百姓闹事,搞的跟他是个昏君一般,崇祯皇帝实在是心里有气
社会舆论掌控在士绅阶层手中,这还得了?
所谓邸报,也没什么新鲜的,从汉朝就有,其实就是报纸,刊印内容基本上就是朝廷官员任免、各地奇闻、灾害等内容。
只是邸报只流传于各地官员之间,且内容过于笼统、单调。
“陛下,微臣觉得不妥。”温体仁思量了片刻后果断出言反对道。
虽然知道此时出言反驳有可能失去圣眷,但他为内阁首辅,觉得不妥的地方自然要站出来指正。
崇祯皇帝闻言果然皱了下眉头。
“臣知道陛下建外务衙门是为了引导民间舆论,但刊印邸报流于民间,有开启民智的风险,民智若开,长此以往定会生出许多事端,还望陛下三思。”
这可不是小事儿,孔夫子之所以被读书人供奉为圣人,就是因为儒学将士农工商分离开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使读书人在地位上、知识上站于制高点,使百姓不知天下事,方便他们统治,此为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所遵循的规则。
这个规则一旦打破,朝廷很容易失去统治的基础,在温体仁看来,实在是事关重大。
“臣也觉得民智不可开,望陛下三思。”兵部尚书洪承畴起身附议。
“臣附议!”李邦华、陈奇瑜也先后附议。
“唉,朕知道你们的忧虑,可是你们知道朕的忧虑吗?
欧罗巴人的船队已然穿梭与麻六甲、穿梭于浪山角(好望角)、甚至南北亚墨利加(美洲),他们带着刀枪剑戟而去,满载着金银、香料而归。
总有一天,他们的船队会乘风破浪、会开到咱们大明的家门口,而你们瞧瞧现在的大明呢?
内忧外患,军备不振,上下松弛,一团乱麻,朕不希望他们打到家门口时,朕的子民还是愚昧无知、麻木不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