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在筹办这开国大典时,主要就是参照六百年前,史书上记载的平周开国太祖所办的那次开国大典。
但其中也有不少问题,此时朱禄臣虽然准备登基称帝,但毕竟仅仅才据有三省之地,离着一统天下还差得远。
平周开国太祖当年,可是一统天下之后,才顺势登基称帝。所以朱禄臣这次登基大典,在规模上,肯定要相应缩小,若是完全仿照平周开国太祖当年那次开国大典,恐怕会被世人耻笑不自量力。
但减少多少,这度也十分难以拿捏,就少减一点,肯定依然会被世人耻笑不自量力。可要是缩减幅度的大了,朱禄臣肯定也会不满意。
一边是天下人的口舌,一边是朱禄臣的皇帝之威,到底该如何取舍,负责操办此事的一干文臣也是颇为两难。
最终,还是刘基心眼儿多。他看这位李副团长颇有些歪点子,很能解决问题,因此今天特意邀请李得一过府一叙,与他商讨此事。其实最关键是,李得一是定备守备团副团长,到时候出了事,皇帝不满意,往李得一身上一推,轻松就能把自己摘干净。
不大会儿工夫,李得一带着朱标,一起来到刘基家中。
刘基亲自把李副团长迎进屋中,落座之后,开门见山,直接就提出这个两难的问题。
李得一皱着眉头寻思一阵,道:“刘大人,你方才说已经有所规划,可否拿来给俺看看。”
刘基拿出一副绢书,上面一条条写着相应安排。打头的,还是群臣三请,朱禄臣三辞这套老把戏。演这套把戏好似在说,吴王,天下苍生需要你啊,我们这些人也需要你啊,没有你我们就好像没有了爹娘一样痛苦。你可怜可怜我们,登基称帝吧。
然后朱禄臣就勉为其难,勉勉强强,勉力而为,终于点头答应,登基称帝。随后就是择吉日,举行开国大典。这其中的重头戏,就是朱禄臣的那道登基诏书。
这道诏书有专人高手代笔,暂时不需操心。刘基要操心的,无非就是这开国大典上,应该用护卫几人,皇帝的仪仗队,又该安排多少銮仪卫,番旗几面。这一类具体数量上,实在是难以取舍。
李得一打量几眼手里的绢书,U w.knsh.道:“不如就用平周开国太祖当年的规模,一应人手,旗帜,等等诸般事物,皆不必缩减。”
刘基道:“可如今吴王尚未一统天下,如此夸大,恐为世人耻笑。”
李得一直接道破天机:“被世人耻笑,总比被另一个皇帝李势銮耻笑强。若是让朱禄臣知道自己登基大典不如那李寺乃,可不大好。那李寺乃当年的登基大典,一应安排皆是比照平周开国太祖当年,丝毫不差。”
刘基听完这话,立即瞪大眼睛,表示对这个情报非常重视。他未曾见过李寺乃的登基大典,当然对此事不大清楚。定北守备团在洛都城里,可是有一家老店,对南边邻居那场大典,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李得一眼珠子转转,心里有了个主意,对着刘基低声耳语一番。
刘基听完,耳朵动了动,道:“李副团长所说,臣闻所未闻。不知李副团长可有把握?”
“还有多长时间举行登基大典?”
“黄道吉日就在立秋之后,具体时间,请恕臣尚不能说。”
李得一道:“那时间尽够!到时候俺鼓捣好了,先拉着你们几个一起看看!审核一下!”
刘基点点头,表示自己会与其他几位同僚商量。
事儿说完,李得一带上朱标就走。
走在回去的街上,李得一带着朱标,沿街慢悠悠逛着。悍马这回没跟来,在家忙着骑他的赤云兔。
瞅着朱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李得一道:“想问什么就问,给俺当学生,不必那么拘束。你那些师兄们,平时一个个可都活泼的很。”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