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是一个直径八十厘米的圆拄体,加上保护支架,体表面积大于一平方米。而且刚好搁在一个“喷口”之上!所以,它犹如出笼小鸟,一下只被喷飞到了几百米的空中!
幸亏它的重量,是宇航员的三倍,因此,它还在“灾星”的引力场内,不过却变成了“灾星”的卫星!
因为,它到达了“灾星”的同步轨道范围上。
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否则,如果它从几百米高的空中,重新掉下来,虽然还不致于被引爆,但上面的电子设备肯定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失去了引爆的功能!
布朗在发完命令后,接着把这里的情况,通告了第二组的成员,让他们吸取教训,把氢弹装到“亚特兰蒂斯号”货舱内,并密切监视“灾星”的自转,预计好“日出”的时间,避免再发生悲剧!
靳海鹏听到命令后,立即掉转机头,并继续向上飞。
巴哲列夫打开前探雷达搜索战友和氢弹,虽然他知道,三个战友凶多吉少,但是也不能放弃能够救援他们的机会。
果然在雷达屏幕中,他们只发现了核弹架子,三名宇航员都已经不知所踪了。
他们两个只能收拾心情,飞到同步轨道上,慢慢靠近那个在空中慢慢打着滚的核弹架子。
靳海鹏操控着飞机,巴哲列夫打开“发现号”的货仓盖子,伸出机械臂,去捕捉那枚核弹。
由于巴哲列夫本身就是个太空机械师,布朗博士派他过去,是协助第二组操纵“掘洞机”的,他对机械臂的操作,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他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将核弹“抓牢”,并把它安全地放回到货舱中,它自己原来安放的位置上。
其中,他还穿上了宇航服,走到到货仓中,把它完全固定在货舱的架子上。
由于一号挖掘点上蒸汽弥漫,靳海鹏在征求了布朗的意见后,把飘动在同步轨道上的航天飞机熄了火,节省下一些燃料,待到该点转到背阳面时,再降回星体上。
在二号挖掘点上,工作倒是进行得比较顺利,除了把氢弹固定在新的货舱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外,挖掘机的安装和试行开挖,都完成得很好。
为了能够不蹈覆辙,他们把“亚特兰蒂斯号”开到了挖掘点旁边十多米处,并留下了篷皮杜在驾驶舱内,监控着日出的时间,随时接应在挖掘点工作的战友。
当太阳从高原那头升起时,他们已经“挖”了一个2米直径,十米深的大洞。
由于都是全自动喷火掘进机,和全自动抽液机。所以,当他们返回飞机,躲避蒸汽肆虐时,掘进机仍然会自动地工作着。
为了防止飞机因受蒸汽冲击,而在移动的过程中,碰撞到挖掘设备,蓬皮杜把飞机驶离了井口。
等到太阳转到高地的边缘后,在一号挖掘点的宇航员,也急急忙忙地冲了出来,去重新安装那对全自动喷火掘进机,和全自动抽液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