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将帅纷纷请战,士卒个个夜不卸甲,日日操练,每日请战的呼声都传遍了晋阳城。当然这不是因为河东军的将帅士卒们对于大汉朝有多么的忠心耿耿,也不是他们对被杀的皇帝刘承佑有多么的恭敬。
事实上,他们激动的原因跟邺都禁军激动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杀进大梁城中尽取富贵去。唯一不同的是邺都禁军要拥护郭威为帝,而河东禁军则是要拥护刘崇为帝,当然若是打起来,战事是在所难免的,死伤枕籍,生灵涂炭也是必然的。
不过,没人害怕,有的只有激动兴奋,河东军从来就不是一只畏惧打仗的军队。
昔年的梁太祖朱全忠,何等的英雄气概,率领着数十万的精锐大梁禁军,扫尽天下群雄,所过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是面对着善战的河东军,他一样的只能望城兴叹,几十年的不断交锋,虽然河东军一直处于下风,但是却将朱全忠牢牢的挡在河北不得寸进。
到了朱全忠死后,河东军将士们甚至还一鼓作气,南渡黄河,生生的将大梁朝给灭掉了,辅佐庄宗李存勖建立了大唐王朝。至于其后的大晋、大汉,哪一朝不是河东的将士们打下来的,如今,又到了建立新朝的时候了。
不管河东军的将士们是怎么的激动不已,但是也改变不了这次兵变的结果了,因为河东派往大梁的使者,节度判官郑珙已经回来了,他还带来了郭威的一封信,以及郭威已经立刘崇之子,徐州节度使刘赟为帝的消息。
刘崇坐在殿上,细细的看完了郭威的信件,脸上不由的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
郭威在信中对他百般的尊崇,就差喊他爷爷了,对他镇守河东抵挡契丹人南下的功绩更是大力称赞,当然信中还隐晦的指责了刘知远将刘崇派遣到河东就镇,让刘承佑继位的决定导致了现在的惨剧,言语中对刘知远十分的不敬。
就差骂刘知远老糊涂了,这才是最让他感到痛快的地方。
刘知远是刘崇的亲哥哥,不过刘崇和刘知远都出身代北沙陀部落,胡人之间兄弟情义淡薄,刘崇对刘知远也谈不上什么尊敬。不过刘崇对于刘知远在死前,将朝政托付给郭威、苏逢吉等四人,而将自己派遣到河东来统军,却是十分的不满的,这明显就是刘知远不信任他,怕他会学着李嗣源篡位。
当然,他本来确实也有篡位的想法,毕竟那是皇位,谁不想上去坐坐?
可是现在倒好了,他的儿子倒被自己信任的臣子给杀了,刘崇当初听到消息的时候,不是痛哭出声,而是想朗声大笑。
“你是说郭威立了我儿为帝,自己立誓只是做一个监国?”看着堂下站着的郑珙,刘崇越看越顺眼,心中就好似看见了自己前些日子,从民间抢回来的那个貌美女子一般乐开了花。
“回禀节帅,确实如此,某回来之时,衙内已经于崇政殿即位了!”郑珙听到刘崇发问,急忙的躬身答道。
刘崇又盯着郑珙看了一会儿,突然开口大笑起来:“既然我儿已坐了龙椅,我还担心什么,还打什么仗,这仗也不用打了!”
站在堂下的另一人,观察判官赵华闻言一愣,不过紧接着就上前两步顿道:“使相,既然军兵都已聚齐,又岂有不发之礼,w.uuknshm况且凭郭威信口雌黄,我们如何能相信?”
刘崇笑声一顿,不过看清楚说话的是赵华,加上心情愉快,他倒没有发火,不过他却没有要听赵华劝诫的意思,开口说道:“不可妄言兵事,况且郭威立了我刘氏子孙为帝,我还一味的相逼迫,岂不是落了别人的口实!”
郑珙此刻也帮腔道:“子陵兄有所不知,郭威此人年少时,曾于颈上刺刻了一只青雀,还因此被人唤做‘郭雀儿’,试问子陵兄可见过有纹青之人能坐拥大宝的,天子还需天上人来做,何时能轮到一囚犯之辈了?”
刘崇听着郑珙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是啊!子陵你也不用担忧了!况且我与郭威相交良久,郭威也不是那无信之人!”
“节帅不如率军南下,驻守孟津渡,如此,若郭威是真心让衙内登位,那节帅再率军而归,若郭威出尔反尔,则节帅可挥军南下,直抵大梁,如此岂不更好!”刘崇话音刚落,一个中年长衫男子突然迈出说道。
“李骧!某之行事,还不需你来教我!”
“某亦是为使相所虑罢了,试问若有人杀了使相一家,使相可会再为此人效力?”
“你是在诅咒本帅么?”刘崇一番的好心情全被此人给搅和了,语气也不由的变得森寒了起来。
本来也正要出口帮腔的赵华,听见刘崇的声音,不由的打了个寒颤,又默默的退了回去,“李叔鸣你自求多福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