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微微斟酌了一下,说道:“《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有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即是无,道生一,其中的一指的并非是太极,而是阴阳两仪,一生二指的是阴阳即分,生太阴,少阳,少阴,太阳等四象;而三生万物,指的是太阳生乾一、兑二,少阴生离三、震四,少阳生巽五、坎六,太阴生艮七、坤八,太阴八卦相荡,则天下万物尽在其中。而从另外一方面讲,李道纯亦有云: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密宗有法化报三身,道家有三清之神,太清圣神,上清元神,玉清玉神。三神聚散分和而万物定而化焉。故而我赞同王姑娘的意见,万物是生于无。我的话就是这么多了。”
众人齐齐为之一怔,周宁所提出的这部分理论,结合了部分哲学家王弼的论见,但要分析的更为彻底,最后更是将佛和道结合到一起做了阐述,这个论点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更彻底和新鲜。
杜十三抚掌道:“不愧是周仲道,此言大善!当浮一大白!”
王淡真的一对俏目亮了起来,重新仔细打量周宁,细细咀嚼着他的话意。
谢钟秀亦是沉吟不语,不自觉地点着头。
丁期更是双目异彩涟涟,一瞬不瞬的盯着周宁,柔声道:“周兄的韵音令辞,往辄破的都胜我太多,丁期敬周兄一杯。”
韵音令辞是语言优美动听,“往辄破的”是说理论上一发即中。周宁被丁期脉脉含情的双目看得头皮发麻,无可奈何的举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欧阳克当然不会这么易被折服,冷哼道:“按照周兄所言,二为什么能生三?三为什么能生万物?为何二不能生万物?”
周宁哈哈一笑,向欧阳克说道:“欧阳兄是未明白我刚才说的意思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为道也,道无声无形,亦可称为无,有即是一,有无相生,难易象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从另一方面理解,阴阳二气循环往复,互相作用,逐渐生成了天,天又逐渐演化出了地,地又慢慢孕育出了人,‘天地人三才’即是‘三’,人虽由道演化,但不直接由道生成,而是由地孕育,因此人想要领悟‘道’,便要效法地。同理,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我这样说,欧阳兄懂了么?”
这段话是他结合了新领悟回来的‘苍竹劲’中阴阳二气的理论,有感而发,当他说到“人虽由道演化,但不直接由道生成,而是由地孕育,因此人想要领悟‘道’,便要效法地,同理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法自然”的时候,谢钟秀“啊”的一声叫起来,双目中投射出崇拜的神情,而王淡真双目亦是闪亮起来。其他各人连同欧阳克,王鉴,杜十三在内,都露出惊诧骇然的神色。
对还未整理出完善哲学体系的隋唐人来说,这确是无比精彩的清谈言论。
尤其最后那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是和《道德经》中的内容相互映衬,堪称点题之笔。
谢钟秀点头道:“周公子说的极有道理,在《阴符经》中亦有说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基础在于道,在于自然,此阴阳消长之理。”
欧阳旋喜滋滋的贴近了他,悄声说道:“我果真没看错,周哥哥果然是文武双全的奇才,今日打压了这群牛皮糖一样的二世祖,为我和钟秀大大的出了口气。”
周宁哈哈一笑,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口,叹道:“我就这么点料子,今次全被逼出来了,若是再论下去,只怕就会丢人现眼。”
欧阳旋噗嗤一笑,美目流转,摆出一副信你才怪的样子。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悄声道:“对了,周哥哥,待会咱们找个机会偷偷溜出去罢?找个地方给我和钟秀画画儿。”
形态天真烂漫,周宁暗忖此女当真是风格独特,点头答应下来。
这时候丁期又抛出了一个新的论题,“圣人有情否?”
这句话渊源于《庄子》,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今次周宁并没有下场清谈,而是静静的看着他们装逼。对于这个清谈的话题,杜十三亦是兴趣不浅,当即下场开始高谈阔论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