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带着手电筒,顾玄平在家人目送下,跟着爷爷背着一些东西进山回道观。相比前次进山母亲心有不舍,此番再进山顾母已经放心了许多。
正如顾父所说那般,如果顾玄平在山里每天有收获,那么他每天都能回趟家。即便吃过饭就回山里,那也说明儿子真的长大懂事,他们应该高兴欣慰才对。
尽管顾玄平已经表示,未来会继承道观。可前次上山回来的老爷子,也跟夫妻俩谈过一次。得知儿子还会继续读书,甚至将来还肯结婚成家,夫妻俩都长松一口气。
事实上,老君观传承跟主流道派有所不同,在结婚成家这一块,也没过多约束。据顾玄平所了解的情况,老君观之前便有继承人,成家后自辞观主之位还俗的。
或许正如明虚道长所说,人生处处皆修行。枯坐道观独守清贫是修行,下山入世也可谓修行。所谓万法归宗,如何修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悟道或得道!
原以为要走到天黑,结果一路背着东西,都没怎么休息的顾玄平,除了额头冒点汗,连大气都不带喘。以至上山的老爷子,也直呼‘老了、老了’的话。
听着老爷子感慨老了,顾玄平笑着道:“爷,你才过六十岁,怎么能算老呢?就算振叔他们进山,估计也走不赢你。你先休息一会,我去做点甲鱼桩!”
相比村里其它老人,六十不到曾孙都有,自家老爷子跟父亲结婚都算晚的。前世老爷子在世,也一直念叨想抱抱曾孙。很可惜,这个愿望并未得到满足。
这一世,那怕顾玄平没想过太早结婚,却希望能延长老爷子的寿命。等开学后,顾玄平也会劝老爷子在道观这边住,不要为家里的事太过操劳。
明年若有机会,顾玄平也会劝说父母,不要在家里种地,去找点小生意做。想完成自己的设想,前提是顾玄平要准备好足够的钱,让父母觉得做生意比种地更划算。
找来从街上买好的鱼钩鱼线,顾玄平找来前两天砍好的毛竹,将其劈成梳子大小,再将其中一头削尖,另一头则捆绑上鱼线鱼钩。每根竹桩,都放上三到五米的鱼线。
待在一旁观看的老爷子,也笑呵呵的道:“这玩意,跟谁学的?”
“爷,你忘了,大姑夫可是搞鱼的好手。以前去他家玩,我见他做过甲鱼桩!”
顾玄平嘴中的大姑夫,便是顾家长女顾秀花的老公。说起来,老爷子这辈子养育了不少子女,可真正活下来的仅有两女一儿。唯一的儿子,便是顾玄平的父亲。
相比自家父亲结婚较晚,顾玄平大姑却嫁的比较早。因为大姑家就在流沙河旁边,小时候顾玄平也经常去那边玩,没事还坐着大姑夫的船,在村前河里游泳捕鱼。
可惜的是,以前大姑家以捕鱼为生,日子还算过的去。只是随着流沙河渔获越来越少,打鱼基本已经赚不到钱。这也是为何,大表哥初中没读完便辍学去跟人学徒当厨师。
所谓人穷百事哀,这种情况在农村也很常见。那怕大姑替夫家生了三子一女,可长年打渔的大姑夫,除了打渔之外,其它农活都不爱干,以至老爷子很看不惯。
在老爷子看来,人穷不可怕,怕的是明知家里穷,还不知道想办法改变。明知河里渔获变少,那位大姑夫依旧每天泡在渔船上,不愿照顾家里的庄稼跟莲田。
想起这些的顾玄平,对此也很无奈。想起前世老爷子过世后不久,老姑夫也遭车祸出了意外。整个家的担子,一下全压在大姑身上,顾玄平也觉得不是滋味。
总的来说,前世顾玄平跟亲戚打交道的次数不多,对这些亲戚的感觉,谈不上太好也说不上太坏。相比听闻别人的极品亲戚,顾玄平觉得自家好像没碰到过。
原因很简单,老爷子很强势,父亲很独立。那怕日子过的再穷再苦,顾家人也很少麻烦亲戚。相应的,亲戚们对顾家,也从没想过沾什么便宜。
那么这一世,顾家因为顾玄平的回归,很有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若真有人打着亲戚名义,做一些极品的事,顾玄平也不介意,将这种亲戚剔出来往名单。
制作好五十个甲鱼桩,顾玄平又把白天买来的猪肝切成条状,而后将猪肝挂到鱼钩上。整个过程,老爷子都在一旁看,也并未过多插手。
有前世的经验,顾玄平做起这些事情来也很熟练。看着剩下没用完的猪肝,顾玄平笑着道:“爷,等下完钩回来,我给你烧个猪肝汤,咱们当夜宵吃,咋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