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款便是姗姗来迟的《孢子》的资料片了《孢子:银河大冒险》。
孢子资料篇相对于孢子基础,其实玩法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是分为五个阶段,不断的进化。游戏的主要玩法上,和游戏的本体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在游戏本体中,玩家进入宇宙阶段之后,就没办法再作为一个独立的角色进入到星球内进行探索。
这一直是玩家的一个遗憾,对于星际探险喜爱的玩家,自然可以不在乎星球上的探险。
但是也还有很多的玩家,其实是喜欢能够在星球上进行角色扮演的。
而《银河大冒险》的玩法,便是满足了这些玩家的需求。在资料片中,玩家可以从飞船上走下来,到星球上进行一系列的探险。
那些随机生成的任务,则是他们探险的目标和引导。
任务是宇宙中的那些种族发布的,跟随者任务的是很多奖励,这些奖励在宇宙阶段同样很有用处。
玩家可以在星球上对那些原住民进行一些改造,对星球的环境进行一系列的改造。虽然游戏资料片的名字是叫《银河大冒险》,但是实际上更多的更新的内容,是体现在星球上的玩法。
不过游戏是在银河系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随机生成的任务体系让玩家的任务流程跨越了上百甚至上千个银河,把原本集中在银河系探险的玩法,下沉到了星球之上。
至少,对于之前的一些遗憾做了补丁:在《孢子》发布的时候,很多玩家面对星球上的史诗生物根本没有抵抗之力,对于那种史前生物血量两百五的情况下还有机会碰一碰。
可是面对血量一千蹭皮就死的史诗生物,根本连打都别想打。但是那些史诗生物就摆在那儿,不打总觉得心里过不去。
所以……这次的DLC的更新,总算是补全了这个遗憾。
相比于游戏主题的宇宙探险题材,这个资料片更加注重角色扮演,体验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
不过显然刘能并没有打算过于宣传,少量的宣传也都是集中在国外,国内的宣传只有寥寥几条游戏新闻,没有引起太多的轰动。
事实上,《孢子》上线之后,在国内的确是火过一段时间,但是也仅仅是一段时间。他看过统计,国内的销量,总销量大约在三百多万,关键是后期增长乏力。
可是在外不一样,最初的一波销售大火之后,仅仅是英语区就有两百多万的销量;可是经过二次传播,在游戏上线之后的半年多时间后,竟然销量又爆发了一波。
这多少让他觉得不能想明白。
但是看游戏在国内和国外的游戏社区的活跃程度,也大概能够明白,的确这类游戏只能是在国内小范围的传播。反而是广大的外国圈子里有很多的硬核用户,依托着游戏社区做出来很多有意思的d。
所以这款游戏的DLC主要是面对国外玩家了。不过后面继续研发的《孢子:起源》可能会在国内好好的搞一波宣传。《孢子:起源》是打算做成一款游戏的,这类的游戏在国内是很有市场和用户的。
这些事谢春娇的判断,当然刘能也是很认可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