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玄在想学养吾剑之前就想好了怎么练。先正心,再正身以正剑。正心,以先贤之言淬炼心智,以达心正,正身,使自己的行为达正,养浩然之气,炼浩然之剑。
泰玄在朝阳峰养浩然之气以期达正心,经过一年,泰玄身上杂乱的气质早已不见,眼里满是正大光明,神如婴儿无邪。十四岁的身体看起来有些单薄,却又觉得正大如山,伫立天地间似乎永远顶立。以前的那股逍遥的劲也没有了。
“师傅,徒儿泰玄欲行走江湖,入红尘,养浩然之气,望师傅与师娘勿念!”一身书生装的泰玄背着琴与剑,还有一个书箱,给惊愕的师傅师娘磕了一个头就头也不回的下山了,等老岳回过神已经走远了,有声音隐隐传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拍乎塞苍冥。
······
老岳先前见到泰玄为泰玄之气度生出钦佩,有不敢亵渎之感,惊愕的待在那里,等反应过来,泰玄已经不见了。旁边的岳夫人却一脸的担忧。
“师兄,泰玄才十四岁,就下山,你怎么也不拦一下,就这么看他走了,遇到危险怎么办?一些江湖经验和江湖忌讳你也没给他讲,怎么就放他走了,你以前不待见他,只是因为爱反驳你而已,你怎么这么狠心?”岳夫人越说越气愤,最后说的都哭起来,把正要进来的岳灵珊吓得头缩了回去。
“你当我不想拦啊?”老岳看着夫人苦笑道。
“那你怎么不拦?”
“你没钻研学问不知道,我刚才被他镇住了,一般人没有广博深厚修养遇到他都能镇住,认为他说的对,生不起反驳之心,这难道就是浩然之气?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养吾剑!原来是这样,我不如也!哈哈!韩昌黎有言:弟子不必不如师,说的有道理,荀子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再怎么说他也是我岳某的徒弟!”老岳说着气势猛生,如若临渊,在岳夫人眼里好似变成一把利剑能扫荡乾坤。
在华阴到潼关的官道上,一辆古朴的马车正向潼关行驶,车把式十一个快五十岁的的老头,车厢里的泰玄正拿着书看的入迷。这车是从镇上顾得,说是去潼关,老头看着银子的面上一咬牙就赶车送泰玄一程,附近山贼随着老岳的修为提高,都化成老岳的经验了,所以还算太平。
第二天下午,到了潼关,泰玄打发了老头,找了一间客栈住了下来。泰玄现在是一有时间就去读书,到了潼关卫也找到书店买了几本没见过的书籍,准备了些干粮,次日就独自转道平阳府,一个书生走在官道上,还摇头晃脑的读着书,路上的障碍也神奇避过,同路的行人都惊奇不已。
“嘿!书生,要不要来挤会马车吧!跟大伙一起走也安全!”有商人坐在马车上老远的向泰玄打招呼。
“不了!谢谢老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泰玄执礼拒绝,众人都怜悯的看着泰玄摇头不已,这地界可不太平,这书生难道不知道?
泰玄遇到人家借宿,遇到店家住店,没有就露宿,饿了吃些干粮或者抓只野兽烤了。三天过了风凌关,直往解州城走去,渡过黄河到了山西地界,水土风貌开始变得不同人烟变得越发稀少起来,泰玄走了六天才到解州,在这里休息了一天继续上路,两天泰玄就到了运城,继续朝目的地恒山出发。
在运城地界人们居住的还算是聚集,越往上越没人烟,往北方的商人都结对而行,有人邀请泰玄都拒绝了,泰玄继续读着书走在道上,最近泰玄的周身的气势越来越没了,现在几乎与普通人一样,只有那双眸子特别明亮。
行了几天,周围的山越来越多了,不久泰玄意识到这是吕梁山脉,泰玄记得沿着山脉走就能走到恒山与五台山附近,还没走多久,泰玄被人包围了,一伙十几人,都健壮无比,拿着刀围住泰玄,打头的一个人眼里满是戏谑,就像逮住一个玩具一样,
“哟!是个傻书生!嘿!书生,自己找找有没有可以为自己买命的的东西,不然今个又要便宜这棵树了。”那汉子看来是这伙人的头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