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尚大典”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结束,司夕和老王又在场外定点潜伏了多时,结果只抓拍到几个唱京剧的演员。回到事先订好房间的北京新亚宾馆,已近深夜11点了。
娱乐媒体、杂志的记者兼采编,便是“狗仔”的雅称。
他们是声色名利场的见证者,他们也是浮华背后阴暗世界的探索者,他们是潜伏在豪门贵府外的猎犬,他们是风云明星人物身边的侦探,他们似乎从来就不需要睡眠,如果你还算得上一个名人,回头,远处闪烁的人影或许就是他们——狗仔队。
而做狗仔是要有一些精神和能力的。
他们需要拥有如“蜘蛛侠”一般的特殊才能,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即使在打盹的时候眼睛也要对着取景器,他们要有超越诸葛亮的随机应变能力,知道用什么方法接近目标或用什么方法能排除危险,他们要有成龙般的灵活和“千面人”一样的伪装,他们可以占领红地毯,又可以栖身墙头、屋顶、树杈、泥地……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有“熊的力量,豹的速度,鹰的眼睛,狼的耳朵”。
高变焦的摄像机是他们的武器,电动自行车是他们的坐驾。并非狗仔们不会开汽车,只是在中国这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电动车比汽车方便。
25岁的司夕便是一个狗仔,一个有些失败的狗仔。
基本上,他是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行驰在上海街头的。面有菜色,这是长期熬夜兼营养不良的恶果。他本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而今看来却有些邋遢。自从涉足这一行,他几乎忘了脸上的那颗痣长在左边还是右边——至少有2年没照过镜子了。
命运与他开了三次玩笑:本来考的是那所大学的历史系,却莫名其妙地被招入了新闻传媒系;新闻系毕业后本来是到电视广播媒体去实习的,却莫名其妙地被推荐给了一家杂志出版物媒体;到杂志媒体做采编本以为公司会有采访车负责出行,莫名其妙地,自己同其他同事一样,骑着这辆老坦克。
长期以来高度神经紧张的职业特性,养成了司夕睿智、善于思考及沉稳、木讷的个性。他几乎已不懂得什么是喜怒哀乐。他在日记上写过这么一句话:精神分裂症啊,治疗你最佳的手段就是去做狗仔。
司夕的人生没有什么精彩的片断。22岁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的新闻传媒系,在这家娱乐杂志——《星闻周刊》的狗仔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年。三年来并未曾给国家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添过一块砖加过一块瓦,相反,自己奉献的越多,国家的损失倒越大:《星闻周刊》是一家小型杂志,老板傅步翔是偷税漏税的高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