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上门去请什么人,对于秦代来说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这种事嬴政就没少干过。
在春秋战国时代,贵族们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国君出行的礼仪也没有那么复杂,嬴政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登基之后基本上没有改变礼仪方式,平时在咸阳出门时也没有多么大的排场。
这也是始皇二十九年时,嬴政为什么在咸阳就会被人袭击,因为嬴政当时仅仅带了四个侍卫。
皇帝礼仪排场开始牛比,那还是在刘邦登基之后,儒家博士叔孙通为了取悦刘邦,费尽心思给刘邦设计了一套礼仪,从那以后皇帝礼仪才和贵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距离。
不过就是叔孙通设计的那套礼仪,除非重大场合,跪拜也不是必须要求,朝臣们平日上朝并不下跪,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座位。
所以扶苏在前往辛胜家中时,他只带了一个数十人的卫队,摆的谱已经不小了。
作为一个归隐的将军,辛胜对谁当皇帝并不热心,对他来说扶苏只是一个新的皇帝,虽然自己现在拒绝为官,心中对扶苏倒也没有任何抵触情绪,所以得知扶苏前来时,他也是颇为热情的迎出门外,恭恭敬敬地将扶苏迎进门中。
别以为没有人敢拒绝自己老大进门,史上可真有这么干的。
“扶苏刚刚继位,天下之人莫不思变,正是需要将军扶持之时,将军正当壮年,之所以托病不出,皆因武安君之旧事也。扶苏曾在将军麾下听命,自然知道扶苏为人,今日扶苏亲自前来相请,还请将军相助。”
辛胜没有想到扶苏会亲自登门来请,他当年退隐的时候,其中原因扶苏其实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当扶苏说出这番话时,要是再去拒绝出山,那就是真有些不识抬举了,于是答应重新任职,但是言语间似乎还有什么话没说。
事情已经解决,为了表示自己对军中老将的尊敬,也想了解一下辛胜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扶苏并没有直接回宫,而是留在了辛胜府中吃午饭,
当扶苏问起对当前有什么看法时,辛胜犹豫了一阵,到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秦以酷法立国,莫说山东六国,就是我大秦旧地,百姓因触犯刑律而受罚者不计其数,天下百姓苦秦久矣。正如陛下所说,如今始皇驾崩,陛下当反道而行,方才能够安抚天下百姓之心。臣所以犯颜进谏者,乃陛下向有仁厚之心,天下百姓无人不翘首以盼,正是陛下大施仁政之时。”
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扶苏听着是那样的耳熟,当时他还以为只是太史公说说而已,然而今天从辛胜嘴里听到这句话,扶苏才真的明白,这已经是天下人许多人的共识。
而辛胜所以选择归隐,除了白起下场的警示之外,还有就是应该看明白了大秦帝国的痼疾,所以才早早选择归隐。现在扶苏当面相请,此举让他看到了大秦帝国复兴的希望,
“多谢将军直言,若是人人都像将军这般,那何愁大秦不兴!依将军所言,大秦现状如何?”
扶苏发自内心的赞叹一句,要知道在嬴政时期,因为直谏被杀的人多了,敢于直接进言的官吏越来越少,自己继位这段时间,为了各种利益和自己怼的人不少,但是直接指出大秦弊端的一个没有。
这可能就是朝堂和归隐的区别,辛胜已经归隐,在朝堂并没有太多的个人利益,所以反而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
冯去疾、隗林甚至是蒙恬等人看不出来吗?显然未必,只是事情牵扯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所以不愿意去提及罢了。
这也正说明了一件事,只要牵扯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人们就很难不去考虑自己的利益,就是辛胜本人,进入朝堂之后恐怕也会发生改变。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你不改变,别人就会帮你改变。
正因为如此,那些真正天下为公放弃了低级趣味的伟大人物才会被人们所敬仰,可是在漫漫历史长河,这等人物屈指可数。
“陛下,请恕臣直言,当今天下在臣看来,不敢说势如累卵,但的确也是极为不妙。”
“此话怎讲?”
扶苏心中有些诧异,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知道二世而终,但是辛胜能够看出这一点,这等眼光可谓是相当的毒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