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很好,刘大人果然是开窍了。你说的法学堂朕准奏。”我半带戏谑的笑道,“你拟份折子,写清楚具体事宜,朕着学部、户部办理,至于当教习的官员,就由你们督察院和刑部择选。”
“遵旨。”刘有光有点兴奋的说道,但接着就有些腼腆了,“皇上谬赞臣了,臣已介六旬……得遇皇上,实在是臣的福分,臣不过是做些自己分内的事罢了。”
噢,年介六旬。刘有光这是说自己快退休了,想搭我的顺风船也青史留名一番。想法是好的,不过我看刘有光还是没有康大和洒脱。
这时史景隆走了进来,看了刘有光一眼,忙将一份折子递给了我:“皇上,西川送来奏折,卓乾易奏报,康边白利部与吐蕃交战数月,白利部与西蒙古卫拉特交通阻断,渐显不支,白利土司顿月多吉请求大汉依前次和议事项予其援助。卓乾易的意思是既然白利部渐败,而大汉降伏吐蕃之事又不可拖的太久,因此可对顿月多吉虚以委蛇,明面上答应,暗地里拖延,待其败像全显,而吐蕃本部也成强弩之末时发兵一击,将吐蕃白利尽皆打残。不过臣以为卓大将军的主张虽合战法,但其中变数也大,且显得大汉没有信义,对以后统领其他各藩邦似乎有些不妥。还请皇上圣裁。”
“你的意思如何?”我看着奏章问道,史景隆现在越来越显出战略家的本色了。
史景隆躬了躬身:“古时征战,占其地收其心,臣看如今东夷刚刚平定,皇上也有发兵琉球的意思,此举旨在平定倭患,保我大汉东南富庶之地平安,这是大事,朝廷绝不能一心二用,所谓分则力弱。不过吐蕃之地即已有了机会,若是错过很是可惜,臣觉着白利部那边援助自然不可以给他,兵却可以‘借’他一些,可让卓乾易以帮助白利的名义出兵康边,如此一来,白利既然渐败,又得不到补充,也只有答应,等大汉天军将吐蕃人逐出康边,白利部也已收归大汉。然后可命卓乾易在康边驻军不退压制白利部,顿月多吉受人所制,也说不出什么。以后在康边站住脚,便可以图进吐蕃了。”
史景隆是有点道道,不过我却隐隐感到有点不妥,这时刘有光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史尚书所说‘收人收心’果然是好。”
对,收人收心,吐蕃这种特殊地方不可能大量移民,要想加以控制,只能靠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然而如果吐蕃人从心里仇视汉军,驻军是长久不了的,就算一时压服,时间长了也难免败退回来,既然如此,又何必劳民伤财的出兵显示所谓的皇威呢?对吐蕃,必须做长远的打算,政治收服为主,军事压力为辅。
“史景隆说的虽然有道理,不过吐蕃不比女真、蒙古,单靠用兵不是长久之计,若是吐蕃人心不附,大汉天军就是进去了也得有出来的一天。况且正如史景隆所说,大汉将在东边动作,不能一心二用,所以朕看吐蕃方面还是维持藏巴汗与白利部两强相抗的局面为好,大汉可以予以白利部援助,不过这援助要有个度,只可使白利部有能力抗衡藏巴汗,绝不可令其在吐蕃逞强,将藏巴汗给灭了,让卓乾易告诉顿月多吉,大汉将不遗余力给他帮助,如果他们不支,大汉可受其邀请出兵襄助。同时告诉顿月多吉,大汉襄助仅在于不使白利部为藏巴汗所灭,他若是倚靠大汉天威逞小人之心意欲涂炭藏巴百姓,大汉绝不允许,这层意思要想法让藏巴汗知道,免得他以为大汉在拉偏架。”
史景隆躬了躬身:“皇上圣明,此是长远之计。不过西川方面还是要动一动兵的,如此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好,这些事你们安排就是。”我向史景隆挥了挥手,史景隆忙退了出去。
看着史静隆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现在到让孙起良出山的时候了。
史景隆走后,我又将话题转回了司法上的事:“刘有光,开法学堂的事你们去办。刚才你跟朕说在各州府县增设司法官员一事,朕觉着主意不错,既然要办,就要把这事办稳妥,以后你们督察院与刑部责任要分明:官员差吏渎职贪墨的事就由督察院全权管理,刑部不得插手,至于官员差吏所犯的其他案子以及所有民案皆归刑部管辖,督察院不得直管,但要对他们的量刑予以监督,从朝廷向下,各司州府县都要形成这样的制度。如此才能责任明确。你认为如何?”
刘有光道:“如此最好,责任明确。”
这样做就建起了检察和法院系统,司法机构是明确了,但是还缺一样。而且刘有光说他已经六十了,用不了几年就得退休,看来有必要让他先适应适应……
我站起身踱了两步,回身对刘有光笑道:“刘大人,你的这个左督御史朕看就不要做了。”
“皇上,这、这……”刘有光以为听错了,顿时大惊失色。
我看见刘有光这个样子,不觉心花怒放,这老爷子没少给我难堪,今天我也让他难受难受,不过也不能太过了,万一老爷子心脏病发作怎么办?
“你不要误会朕的意思。”在刘有光晕倒之前我忙说道,“如今你负责编撰刑律,而且说要编撰专门的官刑,朕觉着这个主意不错。现在大汉工商农学兵各方面的规矩都有待建立,朕想着这些事都得编定独立完善的律法予以管理,以后才能成为定制,做这事,大汉国里也就你最合适,所以朕想让你交卸了左督御史的差使,全力去修律法。你老人家可要想好,所谓一心不可二用,若是管着督察院,哪还有时间做这彪炳千秋的大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