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用了几个章节的篇幅来说小白的差异性,实质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小白在审美情趣上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本章节,我就来谈一谈小白的审美情趣。
yy文学是通俗文学(或者说是消费文学)。这样的说法主要来自读者,也就是小白。读者阅读yy文学文本的动机与看文学名著和教科书都不同:我们是学习教科书,供奉名著和经典,消遣yy文学。
怀着这一目的,小白们在阅读yy文学的时候很自然的就缺少对文本的尊重——至少欠缺看传统文学文本时的严谨认真或不屑的态度。但也正因为如此,小白们在阅读的时候觉得yy文学很“真”——它实实在在的展现在面前,而不像名著那样有无数的深层的思考和“歪曲的解释”。yy文学表面在表现什么那就是什么,它或许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但那不是我们大多数小白要考虑的东西,我们只要开心就好。我想,抱着这样思想来阅读yy文学文本的人一定不少。
在这里,探讨yy文学文本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没有意义的,对于站在yy文学的阅读第一线的小白们来说,一本书的好坏在于阅读过程中,文本是否迎合了个人的审美情趣。
一个小白阅读某一具体的文学文本的原因很多。他可以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喜欢踢足球而去上看《我们是冠军》,他还可以是因为玩游戏累了去点击《网游—梦幻现实》,他更可以是因为一时的生理冲动而去翻阅《现代艳帝传奇》;当然了,他可以为了缅怀时光的流逝而去感叹《重生传说》,他也可以是得到了朋友的推荐而去阅读《新宋》或《光辉岁月》(清新中文网的)……一个小白阅读yy文学文本的理由太多了。但是,不管如何,他了,阅读具体的文本了,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中文系本科生那样,不看具体的文本照样可以写出一篇“很有深度的论文”来。
因为yy文学没有权威,所以小白们过程中的心情是很放松的,他们没有必要担心自己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或者“误读”,甚至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自豪地说:在这里,我们就是权威!
怀着这样的心情,小白的阅读则更多的表现为最直接的情感触动:喜欢与不喜欢。“太棒了!”、“垃圾!”、“靠!”、“**!”、“还可以”等一系列简单的评语实际上都是小白心灵最直接的反映。在租书店里,我经常看到一本盗版的yy文本的内容简介旁写着“垃圾!”、“不错”等字样。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小白对大大的态度与传统的读者对作者的态度很不同,小白对大大缺少应有的尊敬,基本上是将其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有的小白甚至将大大放在比小白还低的位置上)。
小白因为个人经历和文学素养的不同,在阅读同一yy文学文本的时候则体现出不同的观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在一本书的书评区常见到大量褒贬不一的书评。当然,对立书评达到针锋相对的局面的书,基本上属于那些想突破传统格局、期望创新的书中。
看yy作品是为了消遣,这是每一小白都知道的事情,也是每一位写yy作品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现在,我看到的现象却出了这一范围,部分小白已经不在简单地将yy作品看成是消遣的商品了,而是习惯性的将它当成了精神的粮仓和依托,甚至有的人将yy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当成了人生信仰。
这本该是一件值得所有yy人士高兴的事情。但是,当我们翻开现存的所有的yy文学作品之后,我们又不得不担忧,担忧yy文学的厚度是否能够承担得起中国青年精神引路的职责。
对不起,有点扯远了。但上面的一段话确实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觉得我提得问题值得思考的话,那么请您花上几分钟想一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找准自己在yy文学中的Ip。
小白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阅读期待。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会让读者在看完一个章节之后,产生一种美的期待,期待故事会向美的方向前进。应该可以这样说,对每一位小白来说,他的心灵深处一直都有这样的对美的追求的冲动。
并且,在网络上,阅读期待也是yy文学尤其是yy小说聚集人气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这样看来,书评区的催稿声则从侧面说明了作品在阅读期待这一方面做的很好。
小白是人,人是个体,个体也就意味着差异。个人经历和文学素养的差异在具体的yy文学阅读中得到了明显的展示。
一般说来,一个小白在选择阅读的文本的时候基本上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型来阅读,而能够让小白感兴趣的文本大多数为小白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的,但不是很全面的东西。比如,一个在校本科生,他可能很难去点击描写初中生活的yy小说,但他会去看一些描写刚迈入大学和刚迈出大学的情节的小说,并对后者产生一定的期待。这主要是因为他在这个时候期待未来要比回忆少年时期要来得多,而初中对大学生来说已经变得很模糊了,而刚迈入大学的情景则要近得多。
对于绝大多数的读者来说,太精英的文学和太低俗的文学是同义词。放在yy文学中,就是太玄幻的小说基本上等同于不yy的小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