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朱见深面色阴沉如水,下面的内侍宫女都被吓得不敢说话,三位内阁大学士也同样如此,最后还是彭时拉了拉李贤的衣袖,示意他第一个打破沉默。
李贤白了彭时一眼,说道:“陛下,毛里孩进犯延绥,延绥总兵官李杲不顾安远侯柳溥劝阻,贪功冒进,败走神木县,导致边关将士死伤无数,幸而柳溥力挽狂澜,亲上战阵打退敌寇,臣以为李杲当论罪,至于柳溥,融国公柳升虎父无犬子啊,陛下可论功行赏!”
朱见深说道:“可为什么李杲的上疏与柳溥恰恰相反,他说柳溥明明有退敌的能力,却纵容鞑子在眼皮子底下烧杀抢掠,还有,李杲说鞑子太师毛里孩最后是由他和大同总兵官杨信击退的。”
李贤郑重道:“陛下,彰武伯杨信镇守大同,怎么会出现在延绥和李杲一起击退毛里孩?臣以为这只是那李杲的一面之词,不可轻信,况且延绥的镇守太监秦刚也在上疏中陈述了柳溥的功劳。”
彭时这时站了出来:“陛下,安远侯柳溥初掌中府,出镇广西,瑶、僮相煽为乱,柳溥溥先后讨平大藤峡贼渠,破柳州、思恩诸蛮寨,如今又在陕西打退毛里孩,可谓不世之功臣,然延绥总兵官李杲败绩,不以为耻,反诬陷有功之臣,实乃小人之举,臣以为按律当斩,以正典刑!”
想不到一个读了大半辈子圣贤书的老头,杀气居然这么重……
但两位内阁大学士都表明了立场,朱见深再怎么说,也要给他们点面子,只是一想到那些无辜惨死在异族屠刀下的百姓,他的心情顿时就变得无比沉重起来。
可陈文却跟李贤和彭时二人持相反的观点,他淡淡道:“陛下不可偏听偏信,仅凭两封奏疏还不足以证明什么,李杲这人臣是听说过的,绝不是那种见不得别人立功的奸佞小人。”
彭时一听,顿时不乐意了:“安简,你什么意思?”
陈文对着朱见深揖手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人臣者,当进尽忠言,为陛下分忧!”
如果是在文渊阁,陈文敢说这话,他彭时绝对会回一句:老夫还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呢!
可这里是朝堂,皇帝还坐在上面,而大学士也该有大学士的胸襟。
不过彭时仿佛铁了心要和陈文杠上,也学着他对朱见深行礼道:“陛下,那李杲不是说和他一起击退鞑子太师的,还有大同总兵官杨信吗?可为何只见李杲上疏,不见杨信?”
陈文轻描淡写道:“兴许路上因为一些事耽搁了也说不定。”
彭时表示不想再跟陈文说话,而李贤见到这一幕,唯有苦笑,心里却在想,治这老古董还是得靠安简出马啊!
虽然朝廷上的大佬斗来斗去,最大的受益者是朱见深这个皇帝,所谓制衡。
可这样一来,很多担子也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他肩上。
事情有点麻烦。
到最后还是得由朱见深来拿主意。
其实这种容易受累的事,就像在死刑名单上打钩,万一弄了个冤案出来,他良心上会过不去的。
由于牵扯甚广,若实情真如李杲所说……
朱见深就这样把有功之臣给冤杀了,真正该死的人,却任其逍遥法外,岂不是会寒了边关将士们的心。
思前想后,朱见深做出了最英明的决断,查!
对于皇帝的这个决断,内阁三位大学士都表示同意,李杲跟柳溥,到底谁才是佞臣,到时候会打谁的脸,查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可派谁去查?
李贤他们倒是有不少人选,但在朱见深心中能够担此重任,还不会欺上瞒下的人选只有一个,李东阳。
朱见深想给李东阳表现的机会,李贤等人刚开始还有些意见,说李东阳太过年少,最好派个稳重的人去西北。
稳重?
面不改色的收受贿赂吗?
朱见深脑海里浮现出了电视剧中,两个奸臣搞一些见不得人交易的画面。
好在李贤和陈文率先做出让步,搞得苦苦坚持原则的彭时是无可奈何。
毕竟不是什么大事,仅凭一个安远侯和延绥镇总兵官,就算最后事情败露的那方要造反,也掀不起什么大浪,皇帝高兴就好!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现在摆在西暖阁君臣面前的,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李东阳以什么名义去西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