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并没有在疯狂中毁灭!也没有在野蛮中堕落!反而撞击出了无限**,并彻底的弥合了我和洛曼之间曾经的淡然裂痕。
醉生梦死的抵死缠绵,粗犷野蛮的**放纵!终于满足了洛曼无度的需求,也彻底的安抚了她的相思。不是论精神的,又或者是**的,都得到了彻底的安慰。
今天,我们终于正式的进入了公事协谈。不过,所谓的谈判,也仅是形式而已。与其它合作谈判相同,最关键的同样是最终底价与货款回笼时间。
国内一级代理商的最终底价好像是在10元左右。至于那些二级以及三级代理是什么价格进货?我就不清楚了。
国内任何一家一级代理商,任何时候提货,都是全额现款,款到发货。货款没到,就是协议(按年销售量进行年终有返利的)代理商,同样没得商量。
不过,据我所知,国内一共只签了三家一级代理商。那些二级和三级代理商无法从中天直接提货,只能从一级代理商那里进货。
不过,正因为这个原因,市场的价格有点乱!比如说,张三的销售公司网络庞大,吞吐量大,一年有可能销售10亿。
而李四的销售公司网络相对较差,一年只能销售5千万。最后年终返利,两者肯定是不同的。张三的年终返利有可能是两个百分点,而李四他们则有可能只五个千分点。
如此一来,这两个一级代理商之间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张三完全可以原价抛出,只赚取年终的两个百分点返利可以了。但是,李四他们就不行了,他们必须在进货款价上加一个或两个百分点售出。
那么,吞吐量超大的二级或三级经销商或代理商,必然会涌向张三那边,李四那里的人越来越少,两边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所谓的薄利多销,张三在某些时候,有可能低于进价出售,他净赚年终的返利就足以了。试想一下,如果一年真的销售达十亿,仅年终返利就几千万,这可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了。
曾经,我想过注册一家销售公司,独立运作公司的拳头产品,销售网络成熟时,把所有的产品收回,进行一条龙的销售模式。
如此一来,对市场价格以及终端价格的控制要容易一点,不论怎样乱,彼此之前的差距不会太大。
却因种种客观原因,单独的销售公司至今没有成立。现在,和洛曼一番深谈后,我觉得成立自己的销售公司是势在必行了。
洛曼是亚洲地区总代理,货款方面,我给予了最大空间的考虑,但价格却无法低于国内的代理价。
死守价格一关,我倒并不是怕窜货,而是出口贸易存在着别的费用。比如托运费就是一笔相当庞大的费用。
就目前而言,我们没有那个实力在国外设置独立的生产线。如此一来,成本相对就比国内高,也即是说,以同样的价格给他们代理,我们最终的利润将比国内少几个百分点。
虽说只是几个百分点,但总额大了,这可是一个笔非常吓人的利润。就以两个百分点核算,如果洛曼他们一年的销售客超过5亿,最终的损失或赢利就是上千万。
我们经过反复磋商,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在国内一级代理商的底价上加一个百分点,托运等相关费用由我们负责,洛曼他们只负责货到达了目的之后的相关费用。
比如,她们需要把货发到美国的某个城市。从我们到这个城市之间的费用由我们负责,到达那个城市之后的费用。比如,她们要把货从车站或码头转移到仓库,或者说转移最终销售点等一切费用全是她们付了。
表面看,这个价格比国内高,实则比国内一级代理商的价格低。至于低多少个百分点?得看发货最终目的地而定。
相对而言,距离越远,一次性发货量越少,差距就要大一点。也就是说,我们公司赢利就要少一到几个百分点不等。
考虑到她们是全亚洲的代理商,我决定在付款方面给予最大的优惠。首批提货付全额的50%。也即是说,我们给她们50%的垫货。
第二次提货就是全额现款。至于首批那50%的货款,可每年终结算一次,也可每季度或半年结算一次。但是,首批提货量得有数量的限制。到底多少才适中?这得根据她们的销售网络分布点和量来决定。
关于这一点,她们必须给我们可行性的市场资料,以及货物流向分布大致计划。当然,还得给我们确实可行的,详细的销售计划。
洛曼手中并没有这些资料。她立刻致电她的公司总部,要求市场部和销售部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可行性的相关报告。
原则上,我们本该按他们的报告进行实地考察,基于我和洛曼的特殊关系,我大胆的省略了这个程序,相信洛曼不会骗我。
相关细节全谈妥了。现在,只等他们的相关报告,一旦传来,就可以暂时确定首批发货量,我们就可以计划生产或调货之类的行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