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第三日,张守起来晚了,结果刚把车拉到地方,呼啦就围上来一群人,“郎君,那黑心窑头,赚钱没够,今日又涨价了,如今已是六文一个炉子了。说来也怪哩,他这越是涨价吧,卖的却越发快了......”
“且容他再得意两天吧。俺可是听坊里泥瓦张说了,那炉子他也做得。今日没买到,明日俺去泥瓦张处四文买来,看那窑头卖给谁去!”
“如今城里都在传扬呢,说郎君卖蜂窝煤,把别人家的火炉给卖没了......”
“不知郎君可曾娶妻,老身巷子里于都头家有个闺女,年方二八,小脚细腰如花娇......”
....................
今日拉来两车蜂窝煤,到得傍晚时分,只剩下半车,很多人都是先买了煤球等炉子。这就是北宋的城市居民,他们不仅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更有不俗的消费能力。
刘思如今和张守已经没有那么生分了,“张哥,为啥你每日只让卖二十个炉子?炉子多了咱的蜂窝煤也能多卖哩。”
“这你就不懂了吧。咱们卖的呀,就是个话题。有人做了叫蜂窝煤的新物事,大家伙都在抢着用,以致李家窑的火炉都被买光了。U.ukshu.这话题多好,大家一听就都想来瞧瞧用用咱这蜂窝煤。”
“而且这火炉十分简陋,明眼人看下就能学会,蜂窝煤如今却只有咱能做,你且瞧着吧,这几日你哥做多少蜂窝煤就能卖掉多少的。”
“哦......那你让卖炉子的见天涨价又是为啥哩?啊......,我知道哩,先是两文卖,那些个贪便宜的就都想买,然后涨价了,又是个话题,对不对呀张哥?”
“孺子可教也!”没想到刘均成这个倔老头,居然生了个这么聪明的丫头。
“那为啥火钳咱不这样卖哩?”
“你自个想去吧!等你什么时候弄明白了,张哥就帮你开个店做掌柜,哈哈。”
...........................
这几日,张守他们的生意越发好了。买卖是好了,人手却有点捉襟见肘,靠刘三一个人一天撑死打三车煤,这也就庄稼汉子吃得了苦,换张守上去半个小时就彻底蔫了。张守就寻摸着去雇人吧,这还没走呢就有人撞上来了......
刘均成来了。这倔老头几天来在家自己做饭,老惨了,每吨吃的不是糊的就是焦的,终于受不了,找到府城来了。
张守让老头留下帮忙,起初老头并不乐意,人还想回去侍弄庄稼呢,一家人都进了城做工,庄稼就没人管了。刘三就拿起自己这些天挣的铜钱,老大一袋子呢,咚的一声扔在了老头面前,老头默默的捋起了袖子:庄稼地里如今也就是拔拔稗子,少拔几根没啥大不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