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贤太子()”!
天冷,刘贤坐不住,而刘巴和向朗又开始陷入朝局的冗杂讨论。他等得不耐烦,决定起身在刘修的院子中走一走。
庶子的院子和竖子的院子没法比。虽然从地段上看,前者在襄阳后者在零陵,但是从精装修上看,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不过想起向朗的话,刘贤也明白,襄阳内城最豪华的院落远远比零陵的郡府豪华百倍。不过那是给刘琦和刘琮预备的。刘修不配拥有,更不能拥有。
除了堆满文章的书房,以及给向朗和下人们预备的两间偏房,剩下的,就只剩下刘修自己居住的一间小平房。
小平房孤零零的处在院落的最深处,就像是刘修孤单的人生。
刘贤轻轻一推,门开了。齐整简谱的陈设出现在刘贤眼前。
狭小的卧榻,五尺见方的柜子,还有角落里的水缸,这大概就是小刘修的全部身家。
这压抑的环境,怎么能写出好文章。难怪历史上的刘修虽有文名,却没有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恐怕像李白、王勃那样的才子,是不会甘愿在这样逼仄的空间里生活的,要不然怎么俱怀逸兴壮思飞?怎么与孤鹜齐飞,共长天一色?
哈——欠——
也许是看见了床,刘贤困意上涌,倒头便趟到刘修的床上。
啧!后脖颈传来一阵疼痛。他伸手去摸,冷冰冰的。
这孩子难道学司马光睡警枕?如果是,那就是司马光学他。
刘贤起身,看清了刚刚磕伤自己的硬物。那不是枕头,而是一块扁平冰冷的黑石块。
这孩子睡这个,难道不得颈椎病吗?他拿起石阵,隐约闻到一股臭味,仔细嗅了嗅,又不像是寻常旧枕的味道。
这是……一方砚台?
刘贤摸到了石枕上的一个圆弧,仔细观瞧,确认了这便是一方东汉末年的石砚。只不过此时中国的砚台还没有定型,尚未形成后世洮、端、歙、澄等名砚规制。但是这方砚台一看便是石质细腻的佳品,就算是送给刘表也绝不为过,与刘修房中的朴素陈设明显格格不入。
再一翻转,刘贤从砚台背面看见了几个刻的端端正正的隶书小字:
“荆州擎柱……学生王粲献吾师子柔。”
我去,这砚台是王粲当年送给蒯良的?!两人还有一段隐秘的py……不,不,师生之情?
刘贤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整个人兴奋起来。
砚台整体看不出端倪,但是边缘上一处棱角上的白灰还是引起了刘贤的注意。他开始仔细摸索周边,很快在卧榻一侧的墙壁上发现了线索。
缺少安全感的人,总喜欢把床贴着墙睡。刘修看来也不例外。
奶白色的墙面上,少年斜靠的地方已经渐渐形成了一圈淡黄轮廓,在他脸部的位置上,几十道指甲般长短的刻痕斑驳可见。有些看来有年头,有些则明显是新刻上的。
看来这些刻痕便是用这砚台棱角刻的,但是少年为什么刻这些痕迹呢?潘金莲这么干是为了铭记被张屠户施虐的日子,这少年难道也受到了侵犯?还是说他也在等什么日子的到来?
正想着,外面传来了刘巴和向朗的声音。
“你在这鬼鬼祟祟的干嘛?!”刘巴发现了他。
刘贤决定先不打草惊蛇,他将砚台随手摆回原来的位置,装作刚睡醒的样子:“哈——欠——睡觉啊!”
刘巴道:“快出来。这是季绪公子的房间,就算是庶子,你这样也太过分了。王仲宣出来了,你还有问题吗?”
刘贤此刻已经因为这砚台的发现精神抖擞:“有,当然有。告诉他,坦白从严,抗拒更严,他说的每句话都会成为呈堂证供!”
————————————————
“非要在刘修公子这里吗?不能回到我的府里?”王粲的脸色一如既往的凝重。
“这就挺好,必要时,可以随时找人印证。”刘贤和刘巴端坐在王粲对面,屋外,已经被李虎率领的内城卫严加把守。
“呵呵,印证?”王粲胸有成竹,毫不理会刘贤的威吓。
“当年你为何在船上?”刘贤发问。
王粲回答:“在下是讨张檄文的主笔,当然是受主公邀请参加长沙的庆功大典。”
“那你为何在案卷上避而不谈?”
“忘了。我全程跟随几位公子身边,他们所见便是我之所见,写着写着便忘了。这些案卷都是经过审阅的,你们大可去问上面。”王粲对答如流。
没想到文学家还会打太极。刘贤追问:“当年是谁审阅的?”
王粲道:“蔡德珪,蔡大人,镇南将军军师,主公的妻弟。”
好,还会死无对证。刘贤运了口气,继续追问:
“子柔先生落水时,你在哪里?”
王粲道:“我和刘琦刘琮两位公子在甲板上。”
“六年前的事,连细节都记得这么清楚?练了不少次吧。”刘贤随意说道。
“都是据实回答。”王粲没有上套。
刘贤微微点头,冲身后刘巴说:“看来仲宣先生所记的和案卷上的一模一样,没有什么新鲜的。”
刘巴见他突然气馁,还有些意外。“既然如此,那就先请仲宣先生回府吧。”
刘贤夸张的点头,似乎真的决定就此收手。
王粲似乎是松了口气,连肩膀都松弛了下去,正要起身……
啪!
刘贤猛然一拍条案,大喝一声:“你为何隐瞒拜师蒯子柔之事!”
王粲听完吓得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你怎么知道……不,我是说你从何听来的?!”
刘贤的突然一问像是一记重拳正中王粲面门,刚刚还自信满满的文学从事瞬间冷汗直流。
刘贤道:“我自有我的线索。你现在只要如实回答我的问题。为何隐瞒拜师之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