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自行车就是现在的小轿车,很多家庭都会青黄不接,填饱肚子,还是大多数家庭一年的主要目标。
那时有些人一辈子没有到过县城、有些人甚至一辈子最远就到过附近几个乡镇,书信还是主要的通讯方式,书信的文字很美,书写着相思与思念。
那时的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家里没有电视,手里没有手机,孩子们有各种各样游戏,两根木棍、一个沙包、还有那百玩不厌倦的躲猫猫……
那时山里有山歌、小溪有清流、田间有耕牛。
故事就发生在那个社会在变革,城市在发展,思想在解放,一个让人感觉记忆犹新,又已经遥远的时代。
1973年,农历癸丑年(牛年),李清风与陈晓雨出生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盘江村。
李中奎37岁,刘怀素35岁,他们结婚已经整整18年,眼见同龄人都是儿女绕膝,合家欢乐,但李中奎与刘怀素一对身体健健康康的夫妻,就是没有怀上一男半女,过程中没少求医问药,求神拜佛,但始终没有结果。刘怀素怀疑是自己身子的原因,主动做李中奎思想工作,让他纳个妾,为李家留后。女主人不能生育,男主人纳一个有些隐疾或者受困于家庭困苦的女子为妾,解决传宗接代的问题,这在农村非常普遍;但一直以来,李中奎都反对这样的提议,哪怕同时顶着长辈唠叨和妻子善意的双重压力。哪怕妻子最后没能生下一男半女,李中奎宁愿领养或者过继一个子嗣,也不会做纳妾这样的选择。
本来李中奎与刘怀素已经没报什么希望,不曾想,在他们结婚18年后,居然真怀上了孩子,这一年刘怀素35岁,为此,刘怀素没少到各个曾经许过愿的地方还愿谢神。
除了必要的活动外,李中奎不让妻子做一丁点农活和家务,刘怀素差不多在床上睡了半年,终于迎来了儿子的平安降生,李中奎认为儿子是上天对他的馈赠,观音送子,对于这个儿子,他是捧在手心里,搁在心窝里,百依百顺。
陈鹏翅初到盘江村知青时也就15岁,那一年李中奎30岁,由于李中奎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看着这个小男孩,就像看着一个孩子一样,分外照顾;虽然李中奎把陈鹏翅当小孩看待,但他们实际上是以兄弟相称,陈鹏翅15岁之前都是生活在城里,哪儿做过农活,很多时候全靠李中奎这个兄长的照扶。
陈鹏翅到盘江村知青后,其父亲患上抑郁症选择了自尽,其母亲也因父亲的离去,久郁成疾,在半年后离开了人世,在这个艰难的时间里,陈鹏翅得到张枝芬的照顾,日久生情,这儿让陈鹏翅找到了家的感觉,加上张枝芬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无兄无弟,通过媒人转个弯,陈鹏翅就做了张家的上门郎。结婚不满一年,陈鹏翅与张枝芬夫妇就诞下一女,比李中奎的儿子小18天。
李中奎知道自己没有文化,儿子满月后,拿着一瓶酒去找陈陈鹏翅帮自己儿子取名字,恰巧自己的女儿也还没有取名,陈鹏翅索性一并为两个小孩取名,思来想去,给李中奎儿子取名李清风,给自己女儿取名陈晓雨,寓意风调雨顺,轻风细雨润物无声。
儿子出生后,李中奎听到一些刺耳的闲言碎语,有人传谣:
“十八年没有动静的肚子,突然就出了个宝贝儿子,这老李一直稀罕那城里娃,不会是自己没能力,找那城里娃借的种吧。”
“城里娃来村里知青,本来大队上分有宿舍,可那娃好些时候,吃住都在老李家,我看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有没有发现,两个娃,虽然一个是男娃,一个是女娃,但仔细看,是有几分神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