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三用钦佩的目光看着杨淩:甚么勤工俭学?你的钱分明都是抢来的!假话说的像真的一样,难怪人家是老大,自己做跟班。
顾小三不信,杨九信。
杨九就认一个理:只要肯出力,人就饿不死。很明显儿子这是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啊。
杨九脸上笑开了花,对蒋兰道:“咱们得感谢二叔啊,是他拿了银子送咱们家木头去大通寺学武,这不有用了?咱们给他家帮两年工,值了!”
杨淩急道:“什么?他就出了十两银子,爹妈你就给他们白干了两年活?”
杨九劈头盖脑教训:“木头别胡说!什么叫白干?你二爷是那样人吗?咱们吃他们喝他们二年呢。老杨家啥事不都你二爷张罗着?你毛都没干呢知道什么?”
杨家大爷杨博文,二爷杨博平,十里八村都是响当当人物。杨淩小的时候就对这些需要景仰的大人物有深刻印象。见爹爹有些急,就不敢随便开口了。
杨九看杨淩虚心受教,很是满意。对蒋兰道,“菜你儿子都带回来了,你打些酒就行了。”
顾小三拦住道:“不用去不用去,您看,这一坛是绍兴女儿红,这一坛是正宗杏花村。”
顾小三说着从竹篓里提出两坛泥封的酒。
杨燕凑上前,好奇的摸了摸箩筐。她觉得这箩筐太神奇了,怎么要什么有什么?
女儿红的坛子不起眼,地下埋了十多年的坛子自动做旧了。
杏花村的坛子可就不一般。不仅造型别致古色古香,上面还用彩画绘着杏花林里,几个儿童放风筝的画面。
蒋兰蹲下去用手摩挲着酒坛不停感叹:“我的天,我的天!老九你看,这坛子就得值不少钱吧?咱们二叔家的古董都没这个坛子好看。喝完酒这坛子可别丢,我要留下摆在咱家祖宗龛前,过年谁来谁都会羡慕。”
酒坛子摆祖宗龛前?是空酒坛子吗?老祖宗会高兴吗?杨淩有些迷,俺滴娘这操作很清奇啊。
杨九问杨淩道:“这个酒坛子这样好,挺贵吧?”
杨淩挠挠光头道:“坛子应该不值什么钱。酒是三十年陈酿,还是不错的。小三,多钱来着?”
“十八两银子一坛。”顾小三记得真切。
我艹,十八两银子一坛?顾小三你就不能少说点儿?或者记不住这个价格也行啊。杨淩脑袋嗡的一声。
他不嫌贵,大家大业的差那俩钱?自己不能亏待自己。可是自己爹娘嫌贵啊。爹娘就是一肚子穷志气的人,什么叫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爹娘没学过这句话,却从小奉行这句话。
几千年中华民族最不缺的就是没读书也有风骨的人。其实杨淩是很佩服爹娘这种风骨,不然他就直接给爹娘拿些银子,让他们做富家翁了。让爹娘接受自己的钱,必须有个过程。顾小三这货怎么张口就说十八两银子?没看一本书二两银子娘气成什么样吗?看来把顾小三培养起来需要过程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