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念書,要想找一所理想的學校是很費勁的。我先到東鄉的一所小學校,那裡有兩位老師,開設有算術課、語文課、音樂課和體育課。我坐在教室裡看老師上課,因為新書已發完,我沒有書,加之課後踢皮球時,不小心把別人家孩子的球踢壞了,要賠錢,心煩了,就乾脆離開了那所小學校。後來聽別人說,南鄉學校裡來了一位白蒲老先生,說是教法好,還會教珠算,很受當地家長喜歡。於是又奔到那裡混了兩年。
少年能有幾個“兩年”?豈能再浪費寶貴時光。白蒲老先生的教法跟趙老先生的教法稍有改變,但也不能激起我的學習興趣。雖然他的珠算教法令人不捨,最後還是割愛,另闢蹊徑。巧事也真多,村里有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在選學校方面,熱情地提出建議,鼓動我去城裡念書。他說,城市裡的學校,教學方向明確,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接受過規範教育,受過嚴格的訓練,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會知識豐富、思想進步,未來的出路自然也很廣闊。聽他這麼一提醒,又想起趙老先生家三少爺讀書成才的範例,好像一下子看清了讀書的方向,也堅定了人生道路的選擇。
農村人說話習慣往往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抹角,因此有人愛聽也有人埋怨。好話能激勵人,可以從中獲益、受教育,也能得到啟發。我就是在與他人閒聊中聽到一些快言巧語而受益的。有的說城市學校教育出來的學生前途好,一旦踏上社會,就能找到工作,有工資。這些話多樸素啊,也很誘人,至少我明白了去城市念書是最佳選擇。這無意中聽來的信息是否可靠姑且不論,光是到城市念書一項,就打動了我幼小的心靈,真想到城市去試試。如果沒有超前的想法和渴望,那樣的少年就有可能失去人生機會;有理想才會有追求,才會有信心。
農村孩子,尤其是那些遠離城市的孩子,想要進城念書,不是說去就能如願以償的,沒有那麼容易的事。要從多方面考慮謀劃。首先要考慮學校的方位和距離。我家的西邊有條大運河,水上交通很方便。河的南端是平潮鎮,北端是白蒲鎮,兩地都有小學校,而平潮鎮除了有多家小學以外,還有一所中學。兩地都可以進去念書,選哪裡呢?這個“選擇”,不是指我主觀上要進哪所學校,而是指在日後的念書日子裡,平潮或白蒲,生活上哪個更方便。讀完小學後繼續念書,小學升中學,當然選平潮鎮是最理想的。再說,小叔曾經帶我去平潮玩過一天,有印象,感情上有念想。
平潮鎮離我家大約有十五里路程,來回一趟三十里,所以,農村裡的人俗稱“三十里”,指的就是“平潮”。選定平潮後,一系列的瑣碎事情都得一一辦妥。比如,先要找到安身的住房和日常的生活用品。幸好鄰村姓趙家的女兒、女婿早已定居平潮,趙家的兒子也已進了平潮小學念書,並寄宿在他姊姊家。於是,我隨後就到了平潮東鄉找到房東金家,見到了趙家的兒子趙文明。我就把來意告訴他,他很樂意為我搭橋。估計他在想,身邊多了個玩伴不是更快樂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