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商辂这位稀有的三元及第,便挂职了吏部侍郎,每天不是在内阁开会,就是去部门办公的路上。
吏部每天展开的绩效考核,也越来越重视地方工作成果……
今年新被提拔入阁的工部尚书徐有贞,就因为治理黄河有功,被皇帝嘉奖了不少。
连德云社都为了歌颂他的功劳,特意编了个剧本,用各种表演方式表现徐尚书在黄河大堤上的英勇姿态。
搞的徐有贞每天都走路带风,见人还要会心一笑,露出猥琐的笑容问对方有没有看最近的火爆戏曲。
没看过就赶紧的去看!
再深入联想一些,景泰五年的进士们,入翰林的还少有展露锋芒的,可去地方上混的,已经风生水起了!
看来,“非翰林不高官”的规矩,要被打破了。
好在这个破规矩本来就没形成多久,打就打了,也没人敢跟皇帝吱一声。
而进士们也没有多少怨言。
他们能通过朱见济的恩科,那思维肯定是灵活的。
当他们得知陈献章之所以被钦定为状元,就是因为写了“经世致用”时,便在心里选好了未来的路。
“这是陛下御笔所书,赠予状元公,还望你去了地方为官,也别忘了做好学问。”
朱见济派遣身边的太监张永在陈献章临行之前送了本册子给他,还带了话。
小册子上面,记录的是朱见济从后世的各种思想流派中复制粘贴来的一些言论,尽量的选了些符合大明时代特征的,不至于太挑战人的三观。
不然某些做学问做到心发狂的家伙,还真有可能被刺激到疯掉。
陈献章感动的接过,然后跪谢皇恩。
旁边同行的人羡慕的看着他,也想有皇帝如此疼爱。
随后,进士们各奔东西,只等日后考成合格,再找机会调回中央。
至于朱见济,则是按照自己的正常作息,每天早起早睡,处理政务。
种子,他已经埋下去了。
只需要时间吹打,让之成长收获。
“这就是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时,留下的《郑和出使水程》?”
五月天气渐热,朱见济抽空骑了阵马当减肥,然后就换了身常服,去了皇家的档案库里。
想当初迁都北京,除了像黄册这种庞大重要的文献,因为担心搬动途中破坏了它,被留在了南京外,郑和的航海日志却没有被落下,一起带到了紫禁城中。
朱见济早就命人去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了。
随着天津港的修建逐渐完善,南京那边的龙江厂也重新恢复使用,也到把这贵重的文献请出来重见天日的时候了!
他早就眼馋那还没被人开发染指过的海洋了!
可惜之前忙于国内事务,“攘外必先安内”,加上国库的银子长期用在打仗和赈灾之上,没有多余的资金拿去修建船只,这才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
可现在大明稳定了,.nsh. 国库不再是饿肚子的状态,就算朱见济突然堕落自闭,学他爹一样垂拱而治,以后也能捞到一个“守成”的功劳。
于是,他躁动的小心脏便无法再忍耐下去。
再说了,之前抄了东南某些士绅的家,可是从他们那儿掏了几条海外贸易航线出来的。
这种好东西,能一直荒废着不用嘛!
皇帝亲自前来,对整理工作进行审阅,可见对于此事的重视。
“这书正是当年郑和所使记录,记载了海上数十国的风土人情和相关航线……请陛下御览!”
宫人将叠的老高的一沓书奉上,并将其中内容对皇帝做了简要描述。
而朱见济的手边,还摆了一本《寰宇通志》和一架地球仪,正好能跟《郑和航海日志》配合一起看。
小皇帝坐的端正,怀着虔诚的心态,翻开了面前的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