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短暂的秋天就过去了,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干燥,今年的雪也来的格外早,一场大雪将秋天留给冬天的一地凄凉覆盖。对于郑惟坚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岭南人来说,北方的冬天着实难熬了些,“好冷啊”、“好干啊”成了他的口头禅。
最要命还是早上起床的艰难,北京的冬天,早上七点前天都还是黑的。每天早上闹钟响起的时候,郑惟坚的脑海中都会有两个声音天人交战,一个声音呼唤他“快起床啦,睡觉是没有前途的”,而另一个声音则安抚着他的神经“再躺10分钟吧,就10分钟……”。这脑海中此起彼伏的声音也是种内耗,待他最终睡眼惺忪地从床上坐起来时,感到的只有放大的疲惫和上班快要迟到的紧迫。
但是郑惟坚依旧每日早来晚走,毫无懈怠,有时甚至周末也会跑来事务所加班。他持久的“续航能力”让周围同事叹为观止。
在每周一的早会上,张平专门表扬了郑惟坚的勤勉敬业:“人家惟坚都能做到八点前到达办公室,咱们有些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生龙活虎血气方刚的,就不要每天睡懒觉了吧。我们做律师的,说白了就是靠卖时间赚钱,手停口停啊。我这个岁数了都还能坚持七点半到所里……”
狮王的训话明显给坐在下边的同事都带来了压力,大家互相交换着眼神,然后默默低头盯着桌面。李琅华虽然搞不明白一个关系户为何要如此拼命,但对郑惟坚倒确实生出一股敬佩。这股敬佩反过来又加重了李琅华的焦虑感。
自从郑惟坚来了之后,特别是随着郑惟坚越来越深得合伙人爱重之后,李琅华就时常被这种焦虑感所困扰,这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同侪压力”。但她也时常安慰自己,她跟郑惟坚并不是一个赛道上竞争的,“我是他的主管律师,是他的师父”,她想,“而且我的履历、背景和执业年限都优于他,我为什么要跟他去比较呢,真好笑”。
李琅华的豁达不代表其他同事也有同样的心胸,郑惟坚拼命三郎的作风给很多同年资的同事带来了压力,毕竟在方正这种业内顶尖律所,管理层信奉的一条真理就是“团队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而何谓“闲人”、“懒人”,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判断标准,大抵是考察一名律师每年的hrs、办案数量、考勤情况等在团队中的排位。如果大家都是75-80分的水平,则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如果有人率先把分数提高到90分,其他人为了确保自己不会被判定为“闲”和“懒”,大概率只能被迫跟进。也因此,大家在茶水间相遇时,经常会抱怨一句“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噢”,末了,总会再补上半句——“自从那个郑惟坚来了之后”。
明年五月过后,意味着李琅华入职方正就整满五年了。按照方正的规矩,她终于有资格从嘈杂的公共办公区搬进窗明几净、隐私保护更加完备的“小格子间”,她要“上岸”了。不过,按照惯例,方正的管理层会对这种即将进入格子间的律师会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和考评,以此判断该律师的执业素养和价值观适不适合作为方正的中流砥柱坐进象征“高贵职业身份”的格子间。好在这么多年来,还没听说有哪个律师没有通过评测,渐渐地大家都把这评测与“形式主义”联系起来,也因此,明明还有半年多时间,就已经有同事提前开始对李琅华道喜了。
这天一群同事围在李琅华工位周围叽叽喳喳,“琅华,你现在应该跟HR商量一下,留一个你喜欢的格子间给你,再过半年你就可以搬进去了。”“对啊对啊,先下手为强,不然到时候宽敞、位置好的办公室都被别人挑走了。”
郑惟坚从旁边工位上探过半个身子,一本正经地问道:“咱们律所满足什么条件可以进格子间啊,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可太爽了。”
没想到,郑惟坚一开口,周围顿时安静了,刚刚吵吵闹闹的同事们,有的开始低头看手机,有的默默转身离开了。
只有憨厚的大炮搭了腔:“惟坚啊,你才来多久,在我们律所,没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你想都不要想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