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腾的母亲,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学家,她虽然已经提前退休了,但是依然也在著作一些教育类的名著。=
她倒不是想利用自己儿子的世界级畅销作家的名气,靠这个赚点钱。
张若英的思想,也是和儿子一样伟大,她今年著作的《我们应该有的新教育体制》,字数多大六十多万,详细的包含了她六七年来的心血构思和创想。
原本,这书是肯定不能发表出世的,因为里面包含了很多揭露,甚至毫不客气的批斗应试教育制度的弊端。
但是说真的,这书会为李飞腾树立较多的敌人,很容得罪人。
可是,他还是帮助母亲,翻译成了英文,通过西方的出版社,在全球进行了上架销售,并且在谷歌集团的全渠道平台上进行了宣传和推广。
这种专业类的书籍,本来就是绝对没有畅销可能的,但是李飞腾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他添加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在里面,并且标注上了自己的笔名作为译文作者。
而在宣传的时候,就是以李飞腾和张若英母子一起合著的专业类书籍。
所以,这本书全球网络平台上架前,预售量已经突破了60万册,而在前天,正式上架的网络订单销售量,居然已经突破了80万册。
一周的时间,创造了140册的销售成绩,就算是李飞腾的小说,也没有这么高的记录。
毫无疑问,张若英的这本书。也获得了成功。
她不仅把自己的想法传播了出去。还广泛的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一片热烈的讨论声音。
而在华夏国内。一阵对应试教育的讨伐舆论声,也轰然响了起来。
李飞腾早就预料到了这些事情,他刻意让母亲去西方旅游一段时间,为的就是躲避目前国内的这种情况。
并且,为了保险,母亲张若英也去镁国拿到了绿卡,可以长久的留在外国。
这并不是代表着,他准备叛国。
而是。不想让母亲陷入这个漩涡当中,因为一本书要是能够改变维持了几千年的应试教育,那才叫奇怪了。
因为科举制度,就是最古老的应试教育的开始。
果然,这两天,李飞腾在电视、报纸等媒介上,都看到了很多教育界的大佬,公开发表的一些评论。
虽然,话语里面讲的比较客气,实际上都没有站在张若英这一边。
“唉。舆论的声音,对母亲不利啊!”
李飞腾关掉了电视。他心里乱糟糟的,母亲现在遇到这种风波,全部都是因为他的坚持。
要说这本书能够带来什么好处,抛开对母亲个人的好处,对华夏的唯一好处就是,让大家产生了一些小思考,还有就是给教育部打了一个预防针,勉强的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
影响说大,也蛮大的,只不过李飞腾的心太高了,他老是无法的正视时间的问题。
“妈,怎么了?”
“我准备回国。”
“什么,现在回国?”
“不行吗?”
“这……”
李飞腾叹气说道:“妈,这件事情算是怪我,书已经发了出去,现在国内对你的声音不利,你回来的话,肯定要面对很多烦心事。”
“傻孩子,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你以为我在外国,没有接到领导的电话?”
“啊!”李飞腾听了,他有些傻眼了,没有想到母亲退休之后,领导还会去联系她。
“是啊,你也知道是谁,我也不多说了,马上就登机了,明天就到燕京,回去就见领导,等明晚我到家再说。”
“好吧,妈,你一路要平安。”
李飞腾挂了电话之后,他头疼的拍了拍脑门,实在没有想到领导会直接的找到母亲。
也是,他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了,也把母亲的性格想的有些过于坚毅了。
知子莫若母,知母也莫若子。
在李飞腾心中,母亲张若英的性格还是相对比较柔和、圆顺,说通俗了就是,不太会拒绝别人,很多的时候,都是被迫做出选择。
比如说,《我们应该有的新教育制度》这本书,张若英就没有拒绝自己的儿子。
“唉,一件错误,连接到一起,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呢?”
李飞腾承认自己还是年轻,有些冲动,不过错误并不代表着坏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更不用说连他也看不透的情势下,母亲张若英到底是名声毁坏,还是得到了领导的肯定,都其实在一念之间。
其实华夏本身,对教育改革是非常重视的,就比如说韩汗这两年,被李飞腾包装宣传,他说的很多言语,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包括现实社会当中,因为他的言语,成为韩汗粉丝的人,也不在少数。
如果说李飞腾在燕京,人人知晓,人人谈论,那在上嗨这座城市,韩汗就是一个文化的符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