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台,可是要作那东床快婿?”刘坚举起了酒杯对着同桌饮酒的汉子敬了一杯,稍稍的抿了口,示意自己先喝了。
这东床快婿也是有典故的,话说东晋时期,有个太尉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
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无不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唯盼雀屏中选。
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原来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早忘光了。当他急急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哈哈哈,贤弟却是高看我了,”那人笑了起来,一脸的坦荡,“兄弟我却是没几个余钱,若不是有人说今天这里有一副换鹅帖要拿出来给大家鉴赏,虽然总觉得是假的,可是还是耐不住性子。”
要说这换鹅帖却是书法史上一篇名帖,传说是出自书圣王羲之的手笔。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真迹已经失传了,现在只有拓本流传。关于这个换鹅帖,也有一段传奇故事。众所周知,王羲之非常爱鹅。山阴有一位道士,想得到王羲之的书法。知道他爱鹅的癖好,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群又肥又大的白鹅,然后在王羲之经常路过的地方放养。王羲之果然上当了,向道士求购白鹅,道士却表示不要钱,只求他抄写一部经文。王羲之欣然答应,写了半天经文之后,高兴地笼鹅而归。也因为这段趣事,后世有人将王羲之所书黄庭经称为换鹅帖。
黄庭经换鹅帖在流传的过程中,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他们都从中得到启示。如果真的有真迹流传下来,那绝对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不过现在不用看了,”那人摇着头,不过却不显得有多失望,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应该是就没抱着什么希望来的吧,“却是侥幸不得。”也是啊,这些人怎么看都不像是靠谱的样子,估计那所谓的换鹅帖,连赝品都不是,“且吃酒来。”已然先干为敬了。
“如此美人良景,却是真要以酒助兴,”刘坚依旧只是抿了一小口,“在下刘坚,不知道兄弟高姓大名?”那人如此豁达,刘坚也来了谈性。
“为兄住在附近,叫徐渭的便是。”刘坚却是大吃了一惊,不为别的,只因为他在后世的史书上看到过徐渭这个名字。
徐渭的父亲徐鏓做过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两个儿子,继娶苗氏,不曾生育,晚年纳妾生下徐渭,在文长出生百日后就死了。此后徐渭由嫡母苗夫人抚养到十四岁,苗氏死后,随长兄徐淮生活,直到二十一岁入赘潘家。二十六岁时丧妻,从潘家迁出,目下以教书糊口,只不过虽然自小就才名远播,可是二十岁才考了个秀才的功名,接连考了几次举人都名落孙山,渐渐徐渭的名声却传开了。
不过别人不知道,刘坚却是知道的,再过不了几年,这家伙要时来运转了,这时候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频繁侵扰,由于兵备松弛,官吏无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惨重损失。徐渭一方面以诗歌对此进行尖锐的抨击,一方面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抗倭战争中。他虽然身无一职,却几次换上短衣,冒险随军队来到前线,观察形势,然后记录下战事的经过,分析成败的原因,向有关官员提出破敌的方略。这些文章大都写得比较切实,不同于一般的书生议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