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兄,后继有人啊!”吴知府这时候哪能不知道赵瑾瑜玩的什么?无非是打草惊蛇,请君入瓮。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就能灵活的运用书中的知识,前途不可限量,“若是兄弟舍得,小弟我保证六年内教出个举人之才。”陡然间看见良才,吴知府忍不住爱才之心,就问起收徒的事情来。
赵知县听到吴知府的要求,砰然心动,和自己这个靠关系考上进士的同进士不一样,吴知府那可是二甲,虽然没得进翰林院,不过那才学是实打实的,而且自己那位一表三千里的族兄,别看现在跟着严阁老,日子过得花团锦簇的,其实在他看来是热火烹油,那严阁老都古来稀的年龄了,能有几年好。
要不,他怎能和吴知府偷偷的搞?这事要是搭上严阁老那边,别的不说,知府的位置妥妥的。
如若让儿子拜他为师,那两个人就算是真的结盟了,“那老弟回去准备礼物,回头我就让我家小子提拜师礼过去。”
“……”吴知府这才发现自己那可恶的爱才之心发作的不是时候,绍兴满地的才俊,自己多留意一下,总有人能继承衣钵,可是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不过既然已经坐一条船了,这样做也能让船上的人心更齐一点,“等忙完这件事情吧!”语气远没有之前的那么热切。
“我先替小儿在此谢过了。”赵知县毫不在意吴知府的态度。
知府请客,还和农民一起吃,一起吃一样的东西,虽说这不是开天辟地头一个,但天下与民同乐的官家实在太少。
午时正,午餐准时开始了,在大家的焦急等待中,突地闻到一股子食物的香气,这里面只有小部分人吃过红薯,而且还是生吃的,陡然间闻到这种香味,都忍不住吞咽自己的口水。盘子上盛着些黑不溜秋的红薯,还冒着热气儿,阵阵的香气飘了出来,充斥得满院子都是。
“各位,古人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可是天总有不测风云。前些年两江大旱、两湖、河南虫灾,朝廷虽然也一直赈灾,可是卖儿卖女甚至是卖地的还是有不少。本官知道,现如今我大明的良田一年最多是熟两季,亩产不过四百余斤。这还算是好地了。若是差一些的地,能有个三百斤就了不得了,如此的亩产量令本官很是忧心,所幸上天有好生之德。给本官送来了一份厚礼。这东西叫番薯,哦,叫地瓜也成。原本产于南洋,现如今咱们已经种植了。这事物不挑土地,长得也快,换季间就能种植;叶子能喂猪,块根生熟皆能食用,味道又好,本官打算推而广之,今日就请各位也尝尝鲜,算是为推广作个广告。”吴知府挥了下手。用刀子切地瓜,直接吃了起来。
这玩意儿大家伙都没见过,闻起来是挺香地,但能不能吃大家伙心里头都没有数,可现如今是知府都先吃了,就算是**也得往下咽不是吗?没辙了,一帮子农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硬着头皮将那一小块地瓜往自个儿嘴里头塞。
嘿,还别说,那味道真是棒极了,不少人吃完了还砸着嘴回味个不停,一时间满院子叫好声频起,甚至有人激动的哭了起来。农民最怕什么,最怕没收成啊。
好吃?嘿,那是当然的了,咱也就是拿尔等来当广告模特用罢了,有了咱的示范和你们的赞扬,这地瓜在绍兴推广起来就能事半功倍了不是吗?这不是政绩是什么?
农村人除了粮食外,就爱唠嗑了,虽然才一个早上,但是知县家的公子要让神仙审案子的事情就沸沸扬扬的传了开来。
城隍庙不算很大,门口有一个大香坛,前面一点是一排一字排开的围墙。
老一辈的人说这个城隍庙在绍兴有上千年时间,在经过几朝的改头换代,墙上的青砖长满着不少青苔,墙上也剥落得让人看出历史的残留迹象。
围城有好几处有修补过,有着各种年代修补留下的痕迹。
进入里面,烟火弥漫着整个庙宇,并不大的庙,由于每日都有人前来烧香,烟火还算鼎盛。
进去后,里面有几个人正在虔诚的祈福。庙祝那里,赵知县早就找人打过了招呼。
虽然那口钟并不是随意就能够前往去观看的,不过那也是为了在平民间增加神秘感罢了,何况知县还添了四十两的香油钱,毕竟这是他儿子的表演,他可不允许任何意外搞砸了。
趁着大家都在里面等候消息之时,刘坚和赵瑾瑜早一步来到放置那口神钟的地方,还有一些布置要做。
把放神钟的地方全用黑色的幔帐给遮蔽起来,不留一丝的空隙,幔帐的前面是庙祝特意搬来的一个小点的土地公的雕像,供桌,香炉,三行袅袅青烟直上云霄,两旁的白色的幔帐和黑色的小空间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
村民们早就里三层外三层的把整个城隍庙给围了起来,大夏天的除了早上和晚上浇浇水之外,田里没有什么活计需要照应的,这时候一听到城隍庙里土地爷要审案,一个个全从家里赶了过来,甚至有些没有穿衣服,露出一身的腱子肉,那些来看戏的女人们全浑然不在意,依然在那里嬉笑怒骂。
养猪场除了几个可以确切排除嫌疑的人,被留在了养猪场照料,其他七八十号人浩浩荡荡的排着队在捕快的看押下,全都到了城隍庙里,他们没做过,但是也有点心虚,毕竟神钟是吉祥物,而且在此之前他们只是听过神钟的故事,却由于庙祝把关森严,他们根本没机会见到神钟。不过心里也隐隐有些兴奋,想想那些被留在那里的那些人一脸遗憾的样子,赵公子真的能请来神仙帮忙审案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