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我来了!”从师傅的书房里传出来交谈的声音。
“坚儿吗?进来吧!”待刘坚开了门,却发现两个打扮不似读书人的人坐在师傅的下首位置,似乎看出了刘坚的疑惑,先指了左边那位,“这位是郑师傅。”又指了右边那位,“这位是钱师傅。两位师傅都是刚刚从南京赶来的。”
“郑师傅好,钱师傅好!”既然先生都叫他们做师傅,自己跟着叫肯定不吃亏,不过还是有点疑惑,这书院虽说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地方,可是这两个明显不是先生的朋友啊,
“公子,客气了!”两位打扮普通的来客,在刘坚行礼之后,赶忙回礼。
“郑师傅是南京数一数二的木工师傅,钱师傅是南京铁匠的龙头,我刚刚已经把你的构想和他们说过了。”程先生这一说,刘坚哪有不明白的,这两位师傅是程先生从南京找来给自己干活的,虽然不知道程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却不能不让人感动。
“师父,图纸我都放在家里了,我在家里还做了个样品。不如师父还有郑师傅和钱师傅到我家去!”刘坚和两位南京的高人解释了一会,却发现两位高人总有些听不进去,毕竟也是这个时代没出来过的东西,突然间有人说这样子可以,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想的通。
两位师傅自然是没意见,事实上他们都有点迫不及待去看那个和传说中木牛流马有些类似的工具了。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其后多有工匠想把这门鬼斧神工的艺术给还原了,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有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孩子说他那东西制造出来,用于代步可以日行两百里,若是载物也可以三四百斤,你叫他们怎么能轻易服气,就算是也要有木匠还有铁匠的帮忙才能造出来,可这天下木匠,铁匠多了去了,其中不少,技艺不比他们要差。
此时,杨晓楠正在和宏文两个折腾着刘坚造出来的样子货,宏文纯粹就是再玩,而杨晓楠却琢磨着刘坚交待的链条还有轴承之类的东西。
等两位从南京来的工匠看到,那辆样子货真的在一个孩子的脚下跑着,恨不得一把把宏文拉下来,然后自己坐上去体验一把。不过也是脚下生风,没等主人家说话,就走了过去,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用手也从头到尾摸过了一遍。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什么,先是小声的交流了起来,后来声音越来越大,隐隐起了什么争执。
眼看着一阵没有战火的硝烟就要爆发,刘坚赶快示意宏文弄出一点动静,宏文也是个机灵的,拿起地上的木头就开始加工起来,那声音自然也惊动了沉醉在科学世界里的两位工匠师傅。
“咳咳咳……”两人不由自主的咳了起来。
“郑师傅,钱师傅,你们看我说的可行?”虽说是样子货,可是有杨晓楠这个手艺人在,牙盘,链条还是做的有模有样的,还装上了可以供人骑行的踏板。
“小少爷!”木工出身的郑师傅显得尤为激动,他现在已经认定了那东西是可以做出来的,至于刘坚是不是有高人指点他并不是很在意,其实就是现在回去,他都能估摸做出一辆差不多的,就怕是还有什么东西藏着,要知道这年头讲的就是法不传六耳,不过能想出这东西的那位高人无疑值得膜拜,要知道他做了一辈子木工,马车什么的也做过不少,就是平时也琢磨过鲁班的飞天翼,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却不曾想过半边的马车也能用,“小少爷,我可以试一试吗?”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郑师傅渴望的看着刘坚。
“郑师傅,尽管试试!”这些东西刘坚从来没打算藏着,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刘坚还是非常认同的,为什么古人能做出那么多匪夷所思的东西,而后人却只能瞻仰,和那种口口相传的授徒方式有非常大的关系,虽然大家都这样,不代表刘坚这个搅局者会遵守这种规则,“宏文,给郑师傅先演练一遍。”
“多谢少爷!”郑师傅略一拱手,正所谓大恩不言谢,这时候说再多都有些矫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