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笑道:“关云长素来看重情义,义薄云天,他此次前来,就是为了当面感谢燕王的不杀之恩,这是一个报恩的好机会,他又怎么会不同意呢?再说,他可不是傻子,现在益州的战事危急,刘备处境堪忧,关羽心心念念牵挂刘备,但却苦于无法返回益州,不能在正面战场上帮助刘备,若是此次能解除冀州的危险,说不定还能因此从侧面给刘备带来一些益处,让燕王做出让步,两全其美之事,他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张绣闻言大喜道:“这样吧,稍后皇甫老将军与钟老大人随某一起去见见云长,问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如果他同意的话,这次就由他带兵出征!”
事实证明,皇甫嵩的推断十分准确。关羽在见到张绣三人,得知他们的来意之后,稍作考虑便答应了下来。正如皇甫嵩所说,关羽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在荆州战败,本来是难逃一死的,可是孙策却没有杀他,因为这是敖烈的吩咐,让孙策放任其自去。孙策按照敖烈的吩咐去做了,没有为难关羽,但是关羽何等人也?岂是那知恩不报之人?在关羽的心中,情义大于天,他必须要亲面向敖烈谢过不杀之恩,今后才能坦荡的做人,也只有这样做了,他日后才能没有愧疚的重回刘备的阵营,与敖烈为敌。如果他不向敖烈道这一声谢,悄然回到刘备身边,那么在关羽的心中,这就是恩将仇报之举,是关羽所不齿的。
换个角度来说,关羽现在虽然来去自如,但是在他心中,他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敖烈的俘虏,没有敖烈的首肯,他是不会轻易离开燕京的,这是一个武将应有的尊严,更是关羽的尊严。所以他才没有回到刘备的身边去,帮助刘备抵抗敖烈的攻击。就像当初的张飞一样,关羽现在也很矛盾,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刘备和敖烈两个人之间作何选择,一个是自己二十年来荣辱与共的大哥,但却屡屡让自己失望,尤其是先后抛弃庞统和张飞的做法,让关羽愤恨难平;另一个则是对自己有种种恩情的兄弟,自从十年前相识至今,尽管身处不同的阵营,但是却有求必应,一旦得知自己三兄弟有了难处,他总是会慷慨的出手相助,更是对自己有着不杀之恩,而且他的为人和气度,也让关羽倍加敬重。
对自己未来的路,关羽是迷茫的,但是对眼下的选择,他却很清楚。现在益州战事危急,成都随时有可能被攻陷,刘备随时可能身首异处,如果能在这样的时刻,解除冀州的危机,至少也能像张飞那样,请求敖烈再次饶过刘备,那样的话,也算是关羽了全了对刘备的承诺,今后再做选择的时候,也就无愧于心了,因此,关羽答应了张绣的请求,带着部下的廖化和周仓二将,以及张绣调配给他的五万汉军,加快速度赶往冀州战场。
在行军的路上,关羽的感慨从未停息过,一方面,他在感叹着张绣对他的信任,关羽并未表明态度要投效敖烈,但张绣还是拿出五万汉军来,交给了关羽,丝毫不担心关羽会带着这五万汉军临阵反戈,去给益州战场的敖烈捣乱,这份信任,让关羽感到了久违的温暖,这样的温暖,以前经常在刘备的身上感受到,但是自从占据了荆州之后,他便再也不能从刘备身上,感受到这样的温暖了。
另一方面,关羽感叹于汉军的精锐程度和装备的精良,早在十年前,在肥如城墙上,关羽亲眼目睹了甘宁率领麒麟军在叛军阵中来去自如的时候,就曾经感叹,能指挥这样的精锐作战,是每一名武将毕生的心愿。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能够亲自指挥这样一支精锐的部队了,虽然这五万汉军不可能比得上甘宁统率的麒麟军,但是比起往常关羽统辖的荆州军,他们无论是斗志还是兵员素质,都要高出不止两个层次,关羽为能和他们并肩作战,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在关羽率军赶路的同时,曹操也在加快着行军的速度,他要在燕京方面的援军到来之前,争取扩大战果,最好是能把其他两路的汉军也击溃,把魏郡通往冀州腹地的道路全部打开,那样的话,对他后面的兵力部署和排兵布阵,将会有这巨大的好处。
在失去左翼防线之后,徐晃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他在李儒的建议下,和徐庶收缩兵力,退军三十里,依靠着背后的高山,结成了两个守护相望、攻防一体的两个大阵,准备在这里和曹军一决死战。U.ukansh.c徐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继续封锁大部分通往冀州腹地的道路,将曹军死死的挡在冀州之外,但是这样做也有着巨大的风险性,因为背靠大山,汉军已经失去了退路,一旦不能坚守下去,他们就将陷入死地,再也没有了退走的可能,现在汉军全军上下十多万将士,都已经做好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准备,这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当曹操赶到魏郡前线,远远地观看了徐晃的布阵之后,皱着眉头低声说道:“这是一块硬骨头,不好啃啊。”
曹操的话,激起了他身边两员虎将的求战*,颜良和文丑同时踏前一步,大声说道:“请大王批准,某二人愿率军马踏连营,斩下徐晃的首级送于大王!”李进和越兮这两员新近投靠曹操的大将都已经斩将立功了,颜良和文丑看在眼里,心中又怎么能不着急呢?于是便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二人心中的战斗渴望,清楚明白的告诉了曹操。
ps:
ps:很多朋友大概都已经猜到下一章的内容了吧?抱歉的是,大琨只能说,精彩明天继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