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如此严厉打击后,桀骜的塞伯利亚人终于老实下来,后来在德库亚人历任大汗的威逼利诱下,渐渐成为德库亚汗国最忠实的打手。
由于这些塞伯利亚人生活环境过于困难,因而凡是在这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得以活下来的,无不是天生的战士,为战争、杀戮而生的战士。而经过数百年的恢复,现如今的塞伯利亚虽然并未恢复到当年的水平,但是也相距不远。这一次,为了完成德库亚汗国一个谋划了许多年的大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塞伯利亚人首领叶戈夫受命亲自带领族中最优秀的八万儿郎赶赴德库亚—海东边境,并暂且由赤兰达指挥。
进入边境时,赤兰达特意选择了许多方式来迷惑海东和晋元军的视线。比如特意选择下午而不是黄昏、凌晨这样更容易发动突袭的时间或者上午这样一般情况下的总攻时间:黄昏、凌晨虽然便于偷袭,但是现在的局势下,相应的敌人的警惕必然是最高的,而且突袭的方式也不利于向敌人证明德库亚的主力云集于此。至于上午时分,德库亚军兵力并不足够,塞伯利亚人勇则勇矣,然而纪律散漫,在敌人警戒最强的时候进攻,也许会碰壁,也就难以实现自己牵制的任务;相反,下午时,海东守军刚刚用过午饭,在连续度过紧张的黄昏、凌晨和上午之后,在下午时必然会放松警惕。再加上,由于下午还是白天,海东守军潜意识中就会认为既然上午没有事发生,那么下午就更不可能出事。出于这重重考虑,赤兰达最终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于下午时分对边境发动全面进攻。
除了时间的把握,在许多细节上,赤兰达也做足了文章。比如他让一名骑手同时驾驭三匹马,每次开弓同时发射多支箭矢,故意在马尾上栓上装着少量尘土的布袋等等。这样一来,当海东人警惕性最低的时候,三十多万匹骏马的铁蹄同时响彻大地。大量的灰尘遮掩下,海东人只看到了无数表情狰狞的人头攒动,惊慌失措下,自然而然的,迭洛克、费古亨、梁文举等人收到的情报自然是“铺天盖地、不计其数、疑为德库亚军主力,铁骑不下三十万”了。
当然,这样大规模的疑兵、佯动能取得到目前为止如此巨大的收获,要归功于此前晋元军与德库亚交锋时总结的种种经验,因为在以往,德库亚军很少施行这样的调动晋元军主力的计策,大多数时候,都只是简单的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绕开晋元军坚固的防线,然后在其撤退路上半路邀击。像这次一样大规模的调动,是从来没有过的。另一方面,当然也要归功与塞伯利亚人足够勇猛,加上梁文举过于谨慎。要不是作为这支军队主力的塞伯利亚人作战足够凶残,恐怕区区十万德库亚军是不可能挡得住五十万晋元精锐主力的。如果梁文举胆子大再一点儿,上来就直接进行决战,将五十万大军全面摆开进行进攻,那么赤兰达就只有抱头鼠窜一个选择。然而梁文举却因为摄于以往德库亚军的威名,选择了慢吞吞的决战方略,不知不觉之间,已然落入了德库亚人谋划了数十年的天罗地网之中。
当然,梁文举这么做,除了他不知敌人虚实,行事过于谨慎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并不畏惧和德库亚军长期对峙。因为他所背靠的海东公国本身就是一个富足的国家,再加上镇北关这个绝不可能被攻陷的要塞存在,梁文举完全是后顾无忧。至于国内的太平道乱军,归根到底只是一帮无根之木而已,固然会给朝廷带来巨大损失,但是想要短短几年就推翻朝廷,那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至于南线的防守,龙跃和段熙晔会比朝廷还要用心。
曦宁镇,曦林府。
申天宁不在,但是这里暂时并没有什么乱象。此时,一干人等也为德库亚军的奇怪动静而不解。
“联营数十里,难道鞑子都疯了?正面野战,拥有数十万铁骑,竟然采取守势?难道鞑子今年大丰收,不需要南下劫掠?还是他们准备向中原学习,把骑兵当步兵用?”钱朗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情报说道。
“这里面,必然有诈!”公羊治只是闷闷地来了这么一句。
“是啊,必然有诈,这是唯一可以确定的!下令在周边所有可能遭到攻击的地方,继续加派斥候,无论如何都不能大意了,我们不能排除鞑子声东击西的可能!另外,继续严密观察海东那边的情报,要做到一天三报!”张策烦躁地道:“这几天,我总是感觉要出什么大事了,虽然还不知道在哪里,但是眼下这个时局,任何地方的风吹草动刮到曦宁这来就可能变成狂风暴雨!”(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