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声是学农的,他想把农学和文学有机结合的起来,于是他大量搜集自从盘古开天地直至唐宋元明清关于农耕方面的古诗词,并进行研究。
他的第一篇关于《悯农》的赏析习作是《汗滴禾下土与农业机械化》,文章写就后应声找陈老师指导。
陈老师看了他的文章,自言自语的说:“可惜了,可惜了!”
应声担心起来,以为自己写的文章很差劲,老师看不上。
“来,应声坐。唉呀,你不学文学可惜啦!”陈老师惋惜的说。他对应声的文章提出了修改指导意见,并说修改后准备推荐发表,这让应声激动不已。
陈老师拿着《教学与研究》杂志打开后给应声,“你看看这篇文章,它是我的学生写的,今后她也就是你的同学了。”
应声接过杂志,《从〈劝农〉看陶渊明平淡清达的诗风》的醒目标题和作者张应梅的名字映入他的眼帘,他就仔细的阅读起来。
“你拿回去看吧,多学习人家的研究方法。我和张应梅原来不认识,她是慕名找到我的。”陈老师说。
张应梅是海通师专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与应声同届,她是海潮县柳桥公社白龙港大队人。她家世代农耕,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她在浩瀚的古典文学海洋中,以“农”为经线,串起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她的这篇《从〈劝农〉看陶渊明平淡清达的诗风》写就后,去请教魏晋文学的老师,老师大略看了一下说:“张应梅,你还没有会跑就想飞,先把基本功打打扎实!”老师的话像冬天的一盆冷水,浇得她凉透了心。她想,老师的话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作为文科学生岂能不动笔?而且她对自己的这篇文章是有信心的。
她的班主任读了她的文章,觉得挺不错,就推荐她去找陈麟老师指导。师专和农专距离不远,她步行来到农专。
“陈老师,久仰!”应梅很亲切的喊着。
陈老师摘下老光眼镜放在办公室上,打量这位陌生的姑娘。
“我是师专中文系的学生,慕名而来向老师请教的。”应梅坦率的说。
陈老师一听是师专学生,顿时提起精神,他对师专是真有感情啊。应梅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陈老师仔细阅读,看着看着嘴角上泛起了微笑。自言自语的说:“可造之材,可造之材啊。”
从此,陈老师接纳了这个校外学生。
不久,应声写的《汗滴禾下土与农业机械化》的文章在校报上发表。这在全校引起了不小反响,学校开展了理科生要不要学文学的大讨论,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吸引了一批爱好文学的青年,推动了语文学科的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