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麟老师知道应声和应梅是亲生姐弟后,既为这对才子佳人未能结为伴侣而惋惜,更为他俩没有铸成大错而庆幸。当年毕业分配时,应梅为了和应声在一起,而放弃了留在海通师专工作的机会,改派去了柳桥中学任教。现在情况变了,应梅文学功底那么好,在基层中学任教太可惜了。陈老师找校方汇报,想调应梅到农专语文组工作。校方对才华横溢的应梅颇为赏识,便同意了陈老师的建议。
应声送应梅去农专报到上班,借此机会,正好回访母校,拜见恩师。陈老师邀请应声、应梅去他家吃饭,二位也不推辞,带了些农村的土特产就登了门。
“咚咚咚,陈老师。”应梅边敲门边喊。
“好啊,是应声、应梅来了,快请进。”陈老师打开门高兴的说。
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陈老师家的陈设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包括客厅的小方桌和那四把椅子。小方桌的油漆斑驳,桌面已裂开了一道道缝隙;椅子脚的连接处已经缠上了加固的铅丝,坐上人都有些摇晃,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但是至今也舍不得更新,因为老师和师母想念儿女!这是两个孩子每天做作业和一天三餐使用的桌椅啊,睹物思人,留着念想。所以,说什么他俩也不肯换掉这小方桌和四把椅子啊。
师母忙了一桌好菜,陈老师从床底下摸出一瓶老酒,招待得意的两位门生。
是茅台啊,应声可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的酒。其实,这哪里是饮酒,分明是浓浓的师生情意啊。
师母目不转睛的盯着陈老师,而他斟满两杯酒,默默的将酒洒在地上。陈老师夫妇只要是在家喝酒,都不会忘记给他们的儿女也满上杯。
“都过去了,来,我们喝酒。”陈老师边说边给应声、应梅斟酒。
“感谢老师,能在老师手下学习和任教,是我莫大荣幸。”应梅起立,端起酒杯,毕恭毕敬的敬酒答谢。
“应梅不胜酒力,姐的酒弟弟喝了。”应声亦起立,一饮而尽。
陈老师说:“应声,应梅已到农专工作,我放心了。而你在基层,让我牵挂最多。你介绍介绍你的工作情况。”
听了应声讲述他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后,陈老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干得好啊,我和师母敬你一杯。”
“不,不,这反过来了,应该晚辈敬老师、师母才对!”应声有些被动的说。
“唉,这是庆祝白龙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酒,得老师来敬。”
从陈老师的敬酒中,其实折射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深深的忧民情怀,这又让应声、应梅更加敬重这位恩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