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点点头,转身看向赵云:“子龙,你怎么知道袁绍会转道中山、常山?”
赵云躬身道:“启禀陛下,其实早在陛下派徐晃以百骑破孙策之时,臣就猜到袁绍会提兵北上,做好了准备。这次不过是凑巧,听说袁绍派人去无极甄家,估计他会转道中山,却没想到他会驻兵于此。公孙将军错爱,臣愧不敢当。”
“见微识著,不愧是悟命之人。”刘辩缓缓点头,有些同情的看了一眼公孙瓒。公孙瓒是个直肠子,天赋虽然不错,却静不下来,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悟命。他看不出赵云已经悟命了,也不知道赵云来投奔他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魅力,而是因为赵云不看好袁绍。一旦遇到比他更合适的人,赵云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历史上,赵云与刘备见面之后,就像扔一块抹布一样的放弃了公孙瓒。
其实当时刘备要人没人,要兵没兵,而公孙瓒却是割据幽州的军阀,赵云抛弃他,并不是贪图刘备的实力,只是因为他觉得公孙瓒不是一个合适的主公。赵云已经悟命,而且境界非常稳定,可见不是近期才悟命的,他也许和吕布一样很早的时候就悟了命,只是一直没表现出来,不像吕布那么招摇而已。
“有德有才,的确是个人才。子龙,可愿到朕的身边做个郎官?”
赵云面色平静的拱拱手,躬身一拜:“能为陛下效劳,臣所愿也。”
刘辩满意的点点头,宠辱不惊,赵云的心性不是常人可比。这样的人能活到七十多岁才寿终正寝,也是性格使然。比起关羽、张飞来说,他也许更难得,可惜历史上的刘备没能充分利用他。
让人带赵云出去换装之后,刘辩对公孙瓒说道:“伯珪,你向朕推荐了一个人才,朕必须要赏你。你猜猜看,朕会怎么赏你。”
公孙瓒笑了:“陛下知道臣不擅长揣测人心的,再说了,陛下赏什么,臣都高兴,又何必去猜。”
刘辩嘴角一挑,笑了。公孙瓒心里一惊,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脸上的笑容一僵。
“伯珪,去弹汗山的神庙,陪朕闭关,什么时候悟命,什么时候出来。”
公孙瓒大惊失色:“陛下,易县战事紧张,臣岂能在此悟命。”
“区区颜良,折腾不起大浪,你不必担心。”刘辩摆摆手,不容公孙瓒分辩:“朕现在安排在四方的将领都是悟命之人,破境者也不乏其人。你身负北疆重任,连命都没悟,以后还怎么和他们并列朝堂?佚珪,光有天赋、勇气还不够,做大将,还要有大将的心性,你缺的就是心性。不要再说了,立刻回营收拾收拾,今晚就随朕去神庙冥想。”
公孙瓒无语,只得应了。回营交待了事务,收拾了一下行李,随刘辩赶往弹汗山。
……
神像的笑容依然那么神秘。
刘辩回了一趟中原,还是没能解开神像之谜。刘焉居然敢违抗诏书,U.uuknsh.扣留卢夫人不放,实在有些出乎他的预料。由此看来,儒门对人心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有了天命这个招牌,在某些野心家的眼中,儒家大力提倡的忠孝就退居其次,成了可有可无的幌子。
相反,倒是那些没什么学问的寒门,对皇室还保留着一些敬畏。
站在佛像面前,刘辩沉声问道:“伯珪,知道你为什么一直没有悟命吗?”
公孙瓒叹了一口气,事已至此,他想跑也跑不掉,只好老老实实的听刘辩吩咐,尽可能早一天悟命了。态度端正之后,他也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一直没能悟命?
“臣一直在战斗,却静不下来。”
“没错。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动静相参,方能成就大道。战事之余,好好坐下来想一想,也许比继续战斗的得益更多。你不缺少战斗的经验,你缺少的是一个反省的机会。从现在开始,你就好好的补上这一课,将这些年的成败得失认认真真的梳理一遍。”
他指了指神像:“你什么时候听能到神像的叹息,什么时候才能离开了,否则,你就等着老死在这神殿里吧,反正出去也没什么用。”
“神像……还能叹息?”公孙瓒两眼睁得溜圆。
刘辩笑而不语,转身出殿,命人锁上大门,将公孙瓒关在了神殿里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