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听这名字就大概能猜到是一部科幻电影。
不过想比于科幻片,它的悬疑性和伦理性更加引人注目。
名字叫月球,但其实故事的内容跟月球并没有直接关系,把故事里面的月球换成其他什么星球好像都没有问题。
甚至是地球。
电影中,主角山姆跟月球重工业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年的雇佣合同。
在这三年里,他需要做的就是在月球的表面采集土壤中的原始能源——氦—3。
虽然山姆是正常受雇来月球工作的,但是他的处境跟《火星救援》里面的男主有些类似。
月球上用来通讯的人造卫星早就坏了,他没办法跟其他人联系,只能在月球上忍受着孤独与寂寞。
不过三年的时间并不算特别长,眼看着就要到合同结束回家的日子,山姆却出了意外。
先是身体出现状况,后来又在驾驶月球车的时候出了车祸。
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有了变化。
在舱内醒来的山姆,不但身体没有任何损伤,而且还没有之前出车祸的记忆。此外,他刚醒来的时候看到智能机器人跟地球总部通话,也没有觉得奇怪,似乎他把通讯设施损坏的事情也忘了。
后来山姆发现有一辆月球车在外面发生故障,他决心过去看看,却发现车里面还有另一个自己。
故事到这里,就是一个循环了,显然月球车里的那个山姆才是之前出现的那个山姆,后来出现的是另一个。
有两个山姆。
而他们两个都是克隆人,分别是五号跟六号。
每一代克隆人在工作满三年之后,都会被消灭,然后新一代的克隆人出来继续履行三年的工作合同,如此往复。
在他们之前,已经有几代克隆人完成了三年的工作,并且“回家”了。
……
《月球》这部电影主要关注的就是克隆人的问题,跟月球其实并没有直接关系。
故事并不像《火星救援》那样有趣,情节也不是特别烧脑,但是因为主题涉及到人,就变得容易引人深思。
克隆人到底算什么?
一个人的克隆体,还是不是他自己。
如果克隆人跟本体没区别的话,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类只要准备无数个克隆体,就能保证自己永远活在某一个年龄段?
于东记得以前看过一个采访。
采访的对象是一个小学生,在被问到对克隆人如何看待时,小学生兴奋地说,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能克隆出另一个自己,帮他写作业。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但问题是,克隆出来的另一个自己,如果不做任何记忆处理的话,那就跟他没有任何区别,那么那个克隆人应该跟他想的一样,也希望有另一个克隆人帮他写作业。
他们俩会不会因为写作业这件事情打起来?
假如现在拿这个问题去问成年人,愿不愿意克隆另一个自己帮自己工作赚钱,然后他去享受生活。
肯定有很多人会心动。
但是如果这样做了,那就证明本体根本就没有把克隆人当作自己,即便那个克隆人从里到外跟本体一模一样。
这些问题或许没有答案,于东现在要做的也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
当飞机在中国落地的时候,《月球》的大纲已经出来了。
这部小说不会太长,应该在十万字到十五万字之间,如果写得够快,两个礼拜就能写出来了。
在飞机上写完大纲,有一个后遗症,那就是下了飞机之后非常困,所以他们到上沪之后,于东在车上就睡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