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之月,律中南吕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
孟冬之月,律中应钟
伶伦制造了十二律管,在飞灰候十二气的过程中,发现十二律与自然界十二个时间段的音频能产生谐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冬至那日,最长的、音最低的那根律管内盛装的蒹莩(fú)灰会飞出来,这根竹管便是黄钟。隔一段时间,又一根律管里的蒹莩(fú)灰飞出来了。有趣之处在于,伶伦还发现当十二根律管里的蒹莩(fú)灰都飞过一遍后,又回到了黄钟律管开始依次飞灰,形成了一个时间周期,这个时间周期恰恰就是一岁的时间长度。于是,这一岁十二气便被定为十二月。
故天国的十二月不是以朔望月盈亏为周期的‘阴历’,而是以十二律十二气为准的‘律历’。当月行周期偏离十二气,出现某月行周期内没有‘气’时,便要用闰月的形式进行纠正。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二十四节气中,‘气’与‘节’的意义和地位有所差异,由十二律定下的十二气有固定
的地支名,是决定一岁十二个月的‘律’;而十二个‘节’则没有固定的地支和月份与之配应,不是‘律’。”
忠尧不禁感慨万分:“原来十二律与十二月之间还有这等关系,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真是学无止境啊!”
这时,余子信又说道:“古人测度四时,所用方法不仅仅限于量度晷影,四时变化若适应气候之变,则这种变化一定要有所效验,所谓‘天效以景,地效以响’、‘叶时日于晷度,效地气于灰管’是也。效于景是日影的朝夕长短,而效于响便是音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然万物之大不可胜数,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察同方可归纳,古圣先贤智慧超群,从万物之生性出发,按演化周期将一岁分作五个时段,依次为‘生、长、化、收、藏’五大类自然象态,并取类比象以‘木、火、土、金、水’表示,谓之‘五行’。‘五行’是万物运行变化的五大类时态,不是五种物质或元素。
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顺天察运,因变求气,又因五行的时间由察天象而得,故代表五行的符号谓之‘天干’。
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天地间五常之形气轮流不息,U.ukanshm五气更立,是为‘五运’。‘行’和‘运’都是运行变化之义。”
“哦——,原来这才是五行的真正涵义,多谢师父点拨,徒儿开悟了。”
“所谓‘天文’,是以天象为记律吕的符号,依类象形故谓之文。伶伦通过飞灰候气发现了十二气,初步有了制订历法的时间度量标准——一岁。但都去候气才能把握十二气不太实际,于是黄帝时期的古圣先哲用十二气对应当时的天象,将十二个气对应的星象描绘成十二个象形文字以代表十二气,因气是从地下而候得,如此便命名为十二地支。不过,此后天文历法经数千年的不断修正效验,精确度愈来愈高,候气效验逐渐不再受重视,日渐废弛,是有‘天文兴,候气废’一说。”
说罢,余子信走到最长的那根律管和木案边,示意忠尧也过来,忠尧上前一看,最长的这根律管上刻着两个字“黄钟”,这时,余子信慢悠悠地说道:“为师知道,这些内容学起来有些乏味,众生更喜欢的方式是以术入道,所谓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但无论是修行修真,抑或是学和习,俱是要讲究方法和思路的。为师传授的学问秘术,乃是整个天地间的底层智识构建,便如同高楼殿堂之地基,一旦损毁,高楼殿堂会崩塌。天文历法也是打开天道民族经典古籍的秘密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以大道为源衍生而出的诸多经典研习起来会有事半功倍之效,自然也包括以道为源的修真修行。所以,天文历法是为必修,不可叫苦不迭,懂了吗?”
“徒儿明白,谨遵师父教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