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道法在心,克己复礼在行,筷子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忠尧轻轻摇了摇头,娓娓而谈,“其实,小小一双筷子暗含了太极与阴阳的理念,太极为一,阴阳为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
一分为二,寓意万物相生;合二为一,象征阴与阳结合。
筷子在使用之时,讲究配合与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亦或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那么由此再问,筷子为何是一头圆一头方呢?”
“天圆地方!”黎诗和崔玲柔异口同声地答道。
子翃也表示赞同:“对,寓意天圆地方。”
忠尧绽颜一笑,微微颔首,又问道:“筷子原名为箸或筯(zhù),可为什么后来又叫‘筷子’了呢?”
子翃、黎诗和崔玲柔面面相觑,摇了摇头。
忠尧不疾不徐地说道:“因为‘箸’这个名称传到渔户那里变了味,出海的、打渔的、行船的天天在水里谋生活,有着诸多忌讳。而‘箸’与‘住’同音,对乘船之人而言,住在水里意味着什么?故而将‘箸’改成了‘筷’,寓意船行得很快。
而筷子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还有个小故事。
据《韩非子》记载,商朝末年,箕子进宫觐见纣王,见纣王吃饭时,手里拿着一双象牙箸。箕子很忧虑,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耽于享乐,奢靡成性,国政必将日益废弛,箕子认为此乃亡国之征兆。”
“哦——,”子翃恍然顿悟,欣然道,“跟师弟在一起就是好,一不小心又长见识了。”
崔玲柔闻之不语,但眼神中却对忠尧多了一丝敬意。
此时,黎诗忽然问道:“忠尧哥哥,据说倭人也使用筷子?”
忠尧点了点头:“是的。三国时,因躲避战乱,很多中原人东渡倭岛,开始教当地人使用筷子,而《魏志·倭人传》记载,此前弥生人、倭人亦是直接用手取食。倭人广泛使用筷子是在隋朝。据说,后来为了方便挑鱼刺,倭人的筷子特意制作得比较尖;又因倭岛资物匮乏,故而其筷子比我们的要短。”
“哦,原来他们的筷子一头削得尖尖的,还比较短,是这样来的啊!”黎诗如梦初醒,惊叹道。
忠尧眉开眼笑,望了她一眼,开始招呼起来:“好了,.ukanshm好了!说了半天,肚子都饿了,耽误大家吃饭了,快吃吧!”
于是,众人兴致勃勃地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往汤锅中放入一些羊肉、兔肉和菜蔬。子翃瞥见桌上那一碗泉水豆花,尝了一口,皱着眉头又将店伙计叫了过来,问道:“小二,这个菜怎么没什么味道呢?”
店伙计笑笑,答道:“客官,这个是蘸着吃的,蘸着吃的……”
“喔,站着吃?原来是站着吃啊!还有这种吃法?嘿!”子翃一边重复着店伙计的话,一边兴奋地站了起来,又从泉水豆花中夹了一口放入自己口中,细细咀嚼半天,忽然拧着眉头,不解地说道,“站着吃,它也没味道啊!”说着,脸上愠色微露,语气中还有一丝不满。
店伙计一脸尴尬,呆若木鸡。
忠尧笑而不语,偷偷拉了子翃一把:“坐下,快坐下吧。”
“呃?这……哼……”子翃气呼呼坐回原位,一脸茫然。
彼时,忠尧朝桌上的蘸酱努了努嘴:“喏,蘸料,蘸这个吃,蘸着吃——”
子翃闻罢,这才幡然醒悟,尴尬地笑道:“原来是蘸这个啊……蘸着吃,呵呵,呵呵。”
“不过,小二,吃火锅酒酱椒料必不可少,我们这里还少四样,分别是——”忠尧沉吟片刻,念道,“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店伙计微微一怔,往桌上瞄了一眼,猛地恍然大悟,说道:“客官,您稍等,马上送来。”
须臾,端来盐、蒜、姜、酱四份调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