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尧微微一笑,说道:“古者大人之学,将以治天下国家为己任,使无一夫不被其泽、受其益,甚者如圣贤能福泽天地、利益万物,斯乃学者之极功极德也。
相较与医者,若夫日救一人,月治数病,以一人之力又能救几个人呢?顾此则失彼,虽数十里之近,不能兼及。更何况还可能遇上不可治者、无法治愈的人,医者又非神仙,乃一介凡人,并无起死回生之术,终其一生也救不了多少人,其道不已小乎?”
胡永安恍然顿悟,若有所思,微微颔首。
忠尧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虽然医道确为小道,然古圣人之治病也,通于天地造化之理,究乎性命之源,经络、脏腑、气血、骨脉,洞然如见,然后察其受病之由,用药以驱除而调剂之。
其中自有玄机妙悟,不可得而言喻者,盖与造化相维,其义不亦精乎?治病的奥妙之处,言不能尽意尽表,须与天地造化最精深的道理相参之,悟之。
道小,则有志之士有所不屑为,义精,则无识之徒有所不能窥也。道小,有大志向的人不屑于为医。义精,没见识的人又不能得其真义。道小而义精,有大志向的人不屑此业,小器量的人没有探求精深医理的能力。
人之所系,莫大乎生死。
帝王将相,圣贤豪杰,可以旋转乾坤,而不能保无疾病之患。一有疾病,不得不听之医者,而生杀唯命矣。夫一人系天下之重,而天下所系之人,其命又悬于医者。下而一国一家所系之人更无论矣,其任不亦重乎?”
胡永安听罢,恭敬地拱手道:“哥哥所言极是,永安受教了。”
忠尧微微颔首,道:“你若从医,须谨记一点。为医之人,地位并不尊崇,不但没有爵禄道德之尊,也不如父兄师保那般受人尊重。既非世人之所器重,而医者本人自视,许多人亦不过为衣服口食之计,混口饭吃而已。
以一介布衣之微,但凡有人生病,无论贵贱贫富,呼之而立至,不能有丝毫怠慢,其业不甚贱乎?任重,则托之者医德必得精诚;工贱,从业之众难觅奇士。
故此,小道而义精,任重而业卑,势出于相违,而道因之易坠也。
尝有大师有志于穷经皓首,少时见数人疾病连年,死亡略尽,于是博览方书,寝食俱废。
如是数年,虽无生死骨肉之方,实有寻本溯源之学,九折臂而成医,至今尤信。
国朝南渡之后,儒者振兴医道之人愈见稀少,世人皆视之为下业,以致于至理渐没,逡(qūn)巡失传,良法并亡。
惄(nì,忧思)焉伤怀,恐自今以往,医道泯灭,不复有生人之术。不揣庸妄,絮叨如斯,是否能听得进去,全凭你的造化了。一言以蔽之,岐黄之术,须苦练精研,方能星火相继也。”
听罢,胡永安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向忠尧扶地叩首,长揖行礼,说道:“哥哥今日教诲,永安终生难忘!必当发奋向学,苦练岐黄,以传承先辈之志,为往圣继绝学!巴山蜀水岚瘴气毒、蛊毒水毒众多,恳请哥哥再赐我一些救难之方!”
“好,那我便写几个药方与你吧!”忠尧略作沉吟,一边执笔而书,一边说道,“至宝丹旋圆如桐子大,用人叁汤化下三圆至五圆,可治阴阳二毒、产后血晕、死胎不下,卒暴中风,渐觉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还有你说的山岚瘴气毒,蛊毒水毒。只是本方芳香辛燥之药较多,有耗阴劫液之弊,凡中风昏厥属肝阳上亢者禁用。另附一方清神散、清凉膏,以备不时之需。”
这时,药童送来几包按黄芪汤方抓好的药交与梁氏,梁氏要准备付钱,黎诗却摇了摇头,婉拒了。
黎诗转向药童说道:“这药费就从之前的四十两银子中划扣吧!”
药童点头同意:“但凭姑娘吩咐。”
梁氏喜出望外,感动地连连道谢。少顷,她与胡永安收好药和书籍,二人又是好生一番道谢,方才离去。
至此,忠尧这才得闲,饮了一盏茶水。
不久,门外又进来一名妇人郑楚珺求诊,她是排队的最后一人,年龄大约三十七八岁,面容微胖,芙蓉髻,月棱眉,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其身着浅碧色直领对襟的褙子,窄袖,两侧开衩,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衬托出女子的玲珑曲线。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令人惊奇的是,眼下已近至阳春三月,可此女头颈却用绢布裹了个严严实实。
忠尧和黎诗面面相觑,甚是好奇,但也没说什么。
但见那郑楚珺落座后,自言道:“妾身姓郑,‘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的郑,一直为两病所困扰,一是头颈处长了很多褐色或淡红的小豆豆,大小如米粒,有些还在不断长大,最大的如黄豆般大小,被、被我用剪刀剪掉了……”
忠尧遽然一惊:“啊?你自己动手剪掉的?”
“是,不过剪掉后没过多久它就又长出来了,甚是恼人。”郑楚珺低声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