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的目光落在金橘上,便说道:“石莲子!”忠尧笑而不语,显然答错了。
子翃见状,说道:“龙眼!”忠尧没吱声。
崔玲柔说道:“大枣!”
卢东随便猜了一个:“柿子!”
高雅郭说道:“栗子!”
一连猜了数个,忠尧始终摇头。
文傕盯着案上的果子,除却已经猜过的,余下的只有蜜饯和胡桃、白果了,他稍微犹豫了一下,猜道:“白果!”
这时,忠尧才笑嘻嘻地答道:“对,就是白果。”
“耶!我猜中了!”文傕高兴得举着拳头挥了挥。
“古人发现银杏树所结白果煨熟食之,止小便频数,是以,每三年一次举行殿试之时,每名士子皆会狂搓一大筐白果,以免关键时刻内急。”忠尧浅笑道。
“白果是不是还能入药啊?”子翃问道。
“是,”忠尧微微颔首道,“白果归肺经,生食有小毒,可敛肺定喘,缩小便,多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恰在此刻,茶博士进来添茶加水,与先前不同的是,他头上簪了一朵金黄色、外染红晕的迎春花。众人的目光一下就被茶博士头上的鲜花吸引住了,觉得甚是好奇,遂问其故。
黎诗瞪大了眼睛,指着茶博士头上的簪花,说道:“茶博士,你这是……”
没想到茶博士甚是坦然,没有一丝害羞和尴尬,一边斟茶,一边说道:“哦,姑娘是说这个啊!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男子簪花也风流!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恰是上巳之由。亓(qí)婆婆平素是在门口卖菜,不曾想今日却来卖花了!一楼的主顾竞相购买,都纷纷戴上啦!”
说到这里,他放下手中的执壶,取下发簪上一个内装清水的小瓶,正是那瓶内插着数枝迎春花。他向众人展示了一番,说道:“我这个簪花啊,用了一个小小的琉璃瓶,内盛清水些许,再斜插花儿数朵,便觉得头上顿时生机盎然。”
高雅郭等人目不转睛地望着茶博士,昆羽宗中不少弟子自小在宗门长大,对外界知之甚少,对各地民俗民风也不太了解,故此感到颇为新奇。
茶博士见状,笑了笑,复将琉璃瓶和迎春花斜插入发髻,说道:“几位贵客若是喜欢,就赶紧去买吧!亓(qí)婆婆就在门口,若有客人呼索,还能送来!”语罢,重拎起执壶,退了出去。
忠尧起身走到栏杆边,向楼下大堂望去。哟,才一会儿工夫,楼下上百号客人无论男女老少,皆簪花满头,一片姹紫嫣红,蔚为壮观,空气中隐隐有暗香浮动。
黎诗也起身至栏边,放眼望去,但见有人头上插着杏花,或是斜插桃花,或是簪着海棠,还有的,则簪着山茶花、报春花、玉兰、水仙。
不过,细细一数,簪花最多的还是各色蔷薇。蔷薇,即所谓四季花者,十二月辄一开,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有朱蔷薇、荷花蔷薇、刺梅堆、五色蔷薇、黄蔷薇、淡黄蔷薇、鹅黄蔷薇、千叶白蔷薇,又鹅黑者、肉红者、粉红者、四出者、重瓣厚叠者,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眼花缭乱。
彼时,客人进出,往来如织,子弟亦多有簪花者。门口女子争睹围观者众,有甚者,窃羡之,低首蛾眉,其状若狂。
“哇,这么多人都簪花啊!”黎诗兴奋地说道,“男子簪花比女子都好看,妖艳得很呐!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人幞头开。你们闻见了吗,花香四溢!”
高雅郭、子翃、崔玲柔闻言,亦起身走到栏边观望。
高雅郭莞尔一笑,说道:“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此情此景,倒令我想起了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仕女们云髻高耸,头上就簪有绽放的牡丹花、荷花、海棠、芍药。”
崔玲柔轻声说道:“诸位乃道门仙门中人,处江湖之远,平素甚少沾染红尘俗事,也许有所不知。听闻簪花在真宗时,便逐渐成为一项宫廷礼制,凡节庆大宴,譬如春秋大宴、圣节大宴、新进士闻喜宴、锡宴、曲宴、饮福宴、宫廷会宴等,必有簪花之喜庆身影。
而将簪花推崇至极致的,则是徽宗。
坊间流传,这位官家每次出游而归,如郊祀回銮,皆御裹小帽、簪花、乘马,随行臣僚、仪卫、扈从,徽宗赐花簪戴。官家近卫侍从特赐宫花锦袄,每日晨起,须揽镜佩花,戴一枝翠叶金花,方可自由出入大内。故此,翠叶金花是一种皇家标识,在民间则被列为禁忌。
传言,官家每次诏近臣赏花,.nsho 常常会将他喜爱的花卉摘下,赐予身边的王公大臣,让他们戴在头上,以示恩宠与荣耀。
此外,若遇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遇大辽人使在庭,则内用绢帛花;春秋二燕则用罗帛花,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虽皆是假花,不是时令鲜花,然风尚之厉由此可见一斑。
所谓‘上之所好,民必甚焉’。百姓之所以对簪花趋之若鹜,与帝王的喜好、推行密不可分,赏花、簪花、绘花蔚然成风,也是意料中事。只是南渡之后,已渐不复当年盛况矣。
不过,有句话老话倒是说得好,墙内开花墙外香,谁曾想这股风气刮着刮着就刮到了北方,北方金人立刻学了去,也以簪花为尚,风靡日久。鬓毛不属秋风管,更拣繁枝插帽檐。”
忠尧颔首道:“崔姑娘所言甚是。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吾阅前人笔记,男士簪花,唐已有之。幞头簪花,谓之簪戴,初唐多用小花,到了唐代中后期,流行簪插大朵花。
据传,唐时科举,新科及第的进士,多年寒窗苦读,一朝得中,春风得意狂喜难捺,往往要在长安的曲江举办一次庆祝集会,谓之‘曲江会’。会前,先从进士中选出两人充作探花郎,前往长安各处名园采摘时花,及至宴会当日以供簪花之用。路人闻之,争相一睹‘曲江会’之热闹盛况。
不过,男子簪花的风尚,到了本朝才可谓是自上而下,蔚然成风。但时花不易保存,后来,宫中有人开始簪戴琉璃花,民间也争相仿效,一时天下尽琉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