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江成想到了什么,吩咐道:“陶仲,你把厨房那口大铁锅也带上。”
“好咧!”陶仲把肩上扛着的最后一袋玉米甩上牛车,然后跑进厨房,拿了一口大铁锅出来,用麻绳捆在牛车边上的木椽上。
“师傅,都装好了。”
“好,咱们出发!”
江成纵身一跃跳了上车,盘腿坐在玉米堆上,陶仲在前面步行赶牛,瓦伯则跟在牛车后面,遇到那难行的道路,瓦伯得在后面帮着推一把。
甘霖村的赶集街在村南的村口处。
从江家出来,他们经过的道路越来越宽。走过斜阳珍,踏上鹪鹩涂,沿着那鹪鹩涂走到尽头就是琅琊邑的官道兹阳道了,这条路是通往琅琊邑的主干道,人流车流来往不绝,集市就设在鹪鹩涂和兹阳道的交汇处。
齐国的路以宽窄程度来命名,“路”可并列乘车三轨,“道”可容二轨,“涂”容一轨,“珍”走牛车,“径”为仅走马的田间小路。
所谓的赶集,并不是固定的市场,卖东西的也不一定是专职商贾,很大一部分是流动的摊贩,尤其是秋收时节,摆的人多了,渐渐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赶集街。
江成骑在牛车上,看到那赶集街有许多商贩沿路摆摊,卖粮食、卖水果、卖盐和酱料、卖生活用具陶罐铁锅之类、卖皮革和肉等等的应有尽有,还有不少光着膀子、头戴汗巾的劳役在此处招揽活干,吆喝声此起彼伏,人流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师傅,今儿人可真多,咱们算是来对了,哈哈。”陶仲牵着牛绳,一边跟师傅说话小心地避开拥挤的人群。
江成笑了笑,此时他对自己的玉米是相当有信心的,那黍稷口感生涩,只要大家吃过香甜的玉米,就再也不想吃黍稷了。
他仔细观察着赶集现场,发现摊贩们都是东一摊、西一摊的摆,有的拉车来,有的挑着担子来,逮着空位就下脚,.unsh显得很杂乱。
于是他让陶仲赶着牛车往前面再走走,到了那赶集街中间的地方,才示意陶仲和瓦伯停下。
“这中间的位置人气是最旺的,两头来的行人都会经过,你们看,那边有几个摊位是卖黍稷的,咱们就摆在那。”江成手指向前面那一摊大的黍稷摊位旁边的空位说道。
“师傅,那儿有点挤吧,而且他们卖粮食咱们也卖粮食,这搁在一块儿会不会影响咱们的生意啊?”
“不会。同种类别的摆在一起,不但不会影响生意,还更容易吸引人群,卖出去的机会也更多,这在经济学上叫做集聚效应。”江成一板一眼地解释道。
陶仲歪着脑袋皱着眉,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嘀咕道:“经济学?集聚效应?”
瓦伯也没听过那两个词汇,不过他对江成的决策向来很认可。
他们听不懂是正常的,在这东周时期还没有经济学科呢,只有什么“儒墨道法”四大学派,连最基础的农业都没有形成一门专业的学科,江成觉得这方面大有可为,不过现在还没到时机。
陶仲把牛车赶过去,江成让他们把牛拴好,再将玉米卸下来一些,因为路是泥路,所以江成特地带了一块麻布出来铺在地面,然后才将玉米一排排整齐地摆上,还把那些卖相好的玉米剥掉外衣摆在上面。
这么摆是有原因的。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普遍会被陈列工整、包装精美的商品所吸引,并且激发购物的欲望。现代超市还设置有专门的陈列员,摆货都是有技巧的,甚至还要经过专业培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