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朱厚照仔细的听着刘晋讲述后世都比较普遍的分权和互相制衡以及监督的内容,后世在诸多方面的制度都是非常健全的,特别是关于权力方面的制度。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当刘晋讲完,朱厚照仔细的沉思一会也是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但分权和制衡之下,这官员的数量必然会大增,对于百姓的负担来说必然会增加,再加上这王权下乡的话,那就需要更多的官吏了。”
“官吏更多,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有机会鱼肉百姓,也意味着百姓需要承当更多的税赋。”
朱厚照是真的天才,很多东西,他只是不想去学,当他真正去学,去思索的时候,他都能够很快就发现事情的多面性。
分权与制衡确实是有着很多的好处,但正如朱厚照所言,分权的结果就是容易造成冗官,本来一个县只需要一个县令,然后再加上一个县城、主薄、教喻、县尉这四个主官,再加上一些衙门里面的官差、衙役、捕快、仵作、典吏之类的。
这算下来能够算是官员也就是五个,至于县吏也就是几十个人,整个加起来一般都不会超过一百个,主要还是看事情多不多。
像一些偏远的县,事情少,几十个人就足以搞定了,但是像京城、天津这些大城市,需要的官吏就多了,可能会有几百个,但总体来说,一个县也就是那么几十号人就够了。
但是在看看后世,先不说五套班子的事情,单单是政府部门这里有多少部门,政府办、发改ei、监察、审计、财政、农业、民政、林业、国土、公安、司法、水利、教育、文化……
大大小小几十个部分,这一个部门下面的官员数量也不少,算下来,整个人县吃公家饭的人至少也是几千人,是古代的几十倍、上百倍。
以官民比例来说,汉朝时期差不多是一比八千,也就是说八千个老百姓养一个官员,唐朝差不多是一比三千,明朝大约是一比两千三的样子,可是到了后世,即便是按照官方公布的数量。
全国有约600万官老爷来计算,官民比例也是到了一比两百多了,由此可见,后世官员的数量实在是太多、太庞大了,养了不知道多少闲人。
想到这些,刘晋也是感叹一声的说道:“殿下所言有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有其好处,但也同样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正如同这世间的万事万物,不可能尽善尽美,都有各自的两面性。”
“现在我大明的制度,尽管也是存在不少的弊端,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至少官员的数量始终能够得到控制,不会出现冗官的现象。”
“这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老百姓需要承担的税收更少,也意味着朝廷能够将更多的税收用来建设大明,修桥铺路也好、建学校、医院也罢,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这是刘晋发自内心的想法,这古代官员少有官员少的好处,至少来说老百姓承担的税收是非常低,相比起后世各国的税收来说,现在大明的税收是真的非常低。
即便是户部直属的税务衙门征收的商税,比例也不会超过20%,再想一想后世的税收,林林总总的都加起来的话,估计着都是税了。
“但地方官员权力过大这也确实是也问题,适当的分权和制衡、监督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却是要好好的想一想才行,要防止出现像孙家这样的地方黑恶势力出现,或者说出现了,要有一个完善的应对机制,能够快速的清除这些毒瘤。”
朱厚照拖着自己的下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殿下,这个问题还是让陛下和朝中诸公去想吧。”
“殿下眼下的事情可是如何带领怀柔县的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啊。”
看着朱厚照,刘晋笑了起来,让他来历练、历练果然还是对的,有些事情感同身受之后,他才会有体会,才不会去排斥。
“哈~”
“对这我可是已经有些想法了。”
听到刘晋的话,朱厚照顿时就来精神了。
别看这货来怀柔县没几天,来这里主要也是扫清楚孙家这个毒瘤,但是对于怀柔县的情况,他也是已经掌握的比较清楚了,脑海中都在规划着以后如何发展怀柔县了。
“说来听听~”
刘晋笑了笑说道。
“这怀柔县地处京城的北方,有着诸多天然的优势,所以重点围绕着京城的需求来做,比如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
“怀柔县山林众多,搞养殖业也是很不错的,另外这怀柔县煤炭资源丰富,这一次孙家的家产又被没收,我寻思着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煤矿都充公,当成是整个怀柔县的资源,然后官府这边出资建立煤炭加工厂销往京城,煤炭加工厂所获得的利益定期分给怀柔县的老百姓,或者是通过修建学校、公路等方式来回馈给怀柔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