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正等着他看完了说些什么的人不干了,怎么薄薄一张纸看这么久?
后面的礼部侍郎等不及了,小声催促道:“大人?大人?”
崔元启被他推了一下背,才反应过来,回头看了他一眼,满眼被打扰的不悦,可怜侍郎大人被他那森森的恶意吓了一跳,站一边缩着脑袋当鹌鹑去了。
慕扶疏笑道:“大人觉得如何?”
崔元启快速看了一遍内容,抬头看着慕扶疏,眼中满是激赏,连连点头道:“殿下说的极好!”
其他人不干了。怎么可以这样?我们还没看呢?怎么说得好像事情就这样订下了?到底怎么选,谁负责选?选多少人一概不知啊!
崔元启仿佛听见了他们的心声,举起手中的纸大声道:“殿下仁和,命家中有女年十二至十六者自愿海选侍人,入宫后年满二十五可携赏赐出宫另加。侍人者,年十岁至十五岁者自愿入宫,若无有自愿者不得逼迫……”
不等崔元启说完。下面已经乱了起来。
自大隋立国以来,没听说宫女还能出宫的。有诗云:“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就是说的后宫之事。虽然那是唐朝的诗句。大隋也是一样,只要进宫。不管是宫女还是后妃,到死也不能出宫的。
当然,到了清朝的时候,因为宫女都是小选入宫,宫女们都是从包衣里面选的,才能二十五岁出宫。慕扶疏不过是照搬了而已。在她看来,二十五岁也不算什么,在现代不过是研究生毕业的年纪。带着多年的月例积蓄加上出宫补贴。也能嫁人好好过日子。
至于太监,她总觉得膈应。总是忍不住想起那个太监连儿,那样一个如花美少年,生生的没了小弟弟……想想都觉得残忍。
要想完全杜绝太监入宫也是不可能的,正如三郎所说,宫里有些事情宫女是做不到,只能靠太监。而有些家庭实在太贫苦,养不活儿子也只能选择这条路。
慕扶疏两个“自愿”都写的明明白白,她也知道,不一定所有被选进宫的宫女太监都是自愿的。她也只能帮他们到这里……
闹哄哄的一团将崔元启惹怒了,他觉得皇后写的都对,尤其这一手字。还有这奇怪的纸张,居然不晕墨……
至于还在唧唧歪歪的一群,崔元启理都不理,将纸小心收好,大声道:“臣尊殿下懿旨,定当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此事。”
慕扶疏点点头:“那就有劳尚书大人了。”
对于这位可怜又可爱的外祖,她还是相当满意的。
其他吵了半天的大臣们这才回过神来,合着他们自己争了半天,皇后根本没当回事。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将事情订下了?
话说方才崔尚书到底说了什么来着?好像是宫女二十五岁能出宫?侍人还要自愿才能净身?不是他们耳朵不好听错了吧?
不等他们再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三郎第二弹下来了:“自隋炀帝后。律法一直未有增减。时移世易,有些律法也要重新修改……吏部尚书何在?”
杨翁之前管着户部。年后户部尚书的位置让周家家主周博端顶了。周家是巨富之家,周博端也很有才能,早年盛名在外,与崔崇瑜杨翁也有私交。本来崔元启杨翁建议三郎将他任命为左侍郎,三郎却大手一挥,直接将尚书位置给了他。周博端果然感激涕零,二话不说就趁着帝后大婚的机会,豪爽的给三郎的内库捐了二十万金……
慕扶疏最喜欢这样的土豪了,有钱有能力又识时务,聪明人就是叫人忍不住赞了又赞!
而杨翁便被任命为吏部尚书,能者多劳嘛!听得三郎叫他,马上出列拱手道:“臣听旨。”
三郎道:“此事交由你。如今天下大定,朕没有在登基时大赦天下,便是因着吏治不清立法不明。三月开恩科,各地官员将重新委派,六月前定要将新律法修改好,朕等着在八月前颁布全国。”
杨翁肃容:“臣领旨!”
崔崇瑜领着兵部尚书的差,.uknsh.m还身兼兵马大将军之位,统领全国兵马。
所以说六部尚书的位置慕扶疏的亲戚们就占了四个,剩下工部和刑部尚书还没有人选,暂时都由左右侍郎顶着。
大朝会三天一次,今日过后要过三天再有大朝,当然,不是说中间两天就休息了,而是在宣政殿开小朝会,小朝不是所有官员都要参加,而是事先通知要参加的官员,具体商量哪一件事。
今日朝会就说了这两件事。其他人都被皇上和皇后的“自说自话”打击的体无完肤。
什么嘛!说好的是朝会,朝会就是大家商量的咩,为毛帝后一人说了一件事,就这样订下了,用那种“我觉得应该酱紫酱紫……你去办吧”的口气,那还要我们干嘛?直接听令做事么?
众位,你们猜对了,我们的盛康帝和皇后凉凉的意思就是酱紫,他们下命令,你们照做,这样大家才能愉快的玩耍么!(未完待续)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