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左手推开房门,右手则捧着一个五寸长的精致小木盒。
“你手中的是什么?”李延庆一眼就注意到了铃儿手中的木盒,木盒的盖上印有图标和小字,似乎是一只鹿的模样。
铃儿将木盒放到了书桌上:“郎君还记得三天前吩咐奴婢做的事吗?”
三天前?不就是自己刚到开封的第二天吗?李延庆陡然想了起来:“这就是我让你去找的水晶?”
在来开封之前,李延庆就想着要发明近视眼镜出来,此时又没有树脂镜片,所以李延庆便命铃儿在开封城里寻找水晶制品,以及水晶工匠。
“正是。”铃儿拿起书桌上的银质裁纸刀,割断了缠绕在木箱外的两圈细麻绳。
割断麻绳后,铃儿拿起木盒上的盖板,盒底是一块柔软的银丝绢布,绢布上静静地平躺着一块清透无痕的水晶镜,镜子呈规则的圆形,包有金边。
李延庆急不可耐地拿起巴掌大小的水晶镜,对准铃儿望去,只见自己跟前的铃儿放大了不少。
当然铃儿也通过水晶镜看到了放大数倍的李延庆,不过她早就在店铺中见识过放大镜的奇妙了,倒也不以为意。
“放大镜!”李延庆将水晶镜放到手中细细摩挲了一番,果然是两面凸起的凸透镜。
李延庆本意是让铃儿在开封城里寻找水晶工匠,然后让工匠在自己的指导下,打磨出制作近视眼镜的凹透镜。
李延庆本没有对此时的水晶工艺水平抱有多高希望,毕竟按照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来看,中国历史上最早明文出现眼镜的记载,是在明朝。
可此时的水晶制作工艺已经远超李延庆的想象,水晶工匠已经能够制作精美的凸透镜。
凸透镜便是老花镜,若是此时有能够制作凸透镜的工艺水平,那制作近视眼镜,也就是凹透镜,岂不是轻而易举?
李延庆连忙问道:“铃儿,你从哪里买来的这块放大镜?”
“此物名为火齐镜,因为能够聚阳光点燃枯草而得名,据掌柜所言,能够放大物品八倍有余。”铃儿拿起桌上的木盖递给李延庆:“郎君看木盖便知。”
“开封城卢氏水晶铺?”李延庆看到了木盖上的鹿型图标,U图标下还有一行小字,便缓缓念了出来。
怪不得以鹿为图标,原来是用的谐音,念完后李延庆不由点头。
李延庆又问道:“那制作这块火齐镜的工匠,也在卢氏水晶铺里吗?”
铃儿摇了摇头:“据卢氏水晶铺的掌柜所言,这火齐镜,还有铺中的所有水晶制品,都是他的东家从南唐购来的,开封城中并无制作水晶的工匠。”
“啊?南唐?”李延庆不死心地问道:“那开封城中还有别的店铺出售水晶吗?”
“奴婢这几天找遍了开封,也只找到这一家店铺在出售水晶制品。”
说罢,铃儿从李延庆的手中拿过火齐镜,小心翼翼地放入木盒中:“这块火齐镜可花了足足有六十贯,也不知郎君你浪费这些钱干什么?”
铃儿现在不但手握着乌衣台的财政大权,还受主母翟氏所托,掌控着李延庆的日常花销,当家自知柴米贵,铃儿很心痛那花出去的六十贯。
“就六十贯而已,以后我能让这六十贯变成六百贯,甚至六千贯!”李延庆自信满满地说道。
铃儿狐疑地盯着李延庆:“郎君就知道说大话,前些日子交给奴婢五千贯,让奴婢管账,还说能变成几万贯,可现在账上就剩五百贯了!”
李延庆刚想开口,屋外传来李石沉闷的嗓音:“郎君,刘从义到开封了。”
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