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五代末小说酷笔记()”查找最新章节!
开封往西四百余里,潺潺洛水北侧,坐落着周朝的陪都,西京洛阳。
洛阳城南的一处小土坡上,李延庆翻身下马,取下牛皮水囊喝了口清水。
天气太过炎热,水囊中的水有些发烫。
“这鬼天气,热得慌。”李延庆小声埋怨了一句,将水囊收好,先是看了眼土坡下碧绿的菜畦,再抬头遥望北面。
高锡下马来到李延庆身侧,唏嘘道:“盛唐时,洛阳城横亘洛水两岸,共有坊市一百零九,人口近百万,到如今,洛水南岸已成阡陌,坊市也仅余四十不到,至于人口,更是十不存一。”
盛唐时,洛阳的坊市与人口,大半都在洛水以南。
到如今,洛水以南尽为农田,洛阳城的人口,都集中到了城北。
张谦和跟着上前,有样学样,眯着眼眺望北面,却只能隐约见到些稀稀落落的矮房,问道:“咱们这是已经入了洛阳?脚边为何是农田?城墙又去哪了?”
乌衣台经过两年的扩充与发展,人手已经基本足够。
两个月前,在李延庆的指示下,乌衣台停止了对新成员的招募。
张谦和“新晋乌衣卫启蒙老师”的职务也算是走到了尽头。
李延庆便干脆让张谦和随自己一道赴任洛阳。
不管怎么说,张谦和受过多年正规儒家教育,当个刀笔吏还是绰绰有余的。
“城墙?”高锡抬腿,跺了跺脚下夯实的黄土坡,转头对张谦和道:“咱们脚下,正是洛阳城的城墙。”
“啊?”张谦和低下头,不敢置信:“这黄土坡,就是洛阳的城墙?”
“当然。”高锡笃定地点了点头:“不过这只是罗城的城墙,北上渡过洛水,还有皇城与宫城,这两道城墙倒是还在。”
唐时的洛阳城,共有三重城墙,最外层的罗城,中间层的皇城,以及最里边的宫城。
李延庆收回目光,解释道:“盛唐时国力雄厚,御敌于边疆之外,这罗城城墙不过丈余高,由黄土夯成,起不到多少御敌的作用,待到唐末天下大乱,罗城城墙年久失修,风吹雨打去,就成了你我脚下的黄土坡。”
言下之意,如今的洛阳城,有城墙保护的,只有原来朝廷所在的皇城,以及皇城之内的宫城。
皇城之外,普通百姓乃至官员居住的坊市,几乎没有城墙保护。
如今,洛阳城西北角的皇城与宫城已基本废弃,城内的百姓,大多居住在皇城以东的三十几个坊内。
在赴任洛阳前,李延庆狠补了一番洛阳的历史,对洛阳的过往以及现状可谓是信手拈来。
张谦和用鞋底磨了磨脚下硬邦邦的黄土,啧啧称奇。
高锡不再理会他,转头问李延庆道:“即将入城,可有定策?”
“定策?这种东西怎么可能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李延庆摇了摇头,面色逐渐凝重。
从开封到洛阳这一路上,李延庆一直在与高锡商量如何对付十阿父。
结果毫无疑问,自然是没商量出个结果来。
李延庆与高锡之所以到现在都拿不出定策,不光是因为十阿父树大根深、势力庞大。
更大的阻力,其实是来自朝廷,来自皇帝郭荣与首相范质。
郭荣与范质固然想要遏制十阿父的猖獗,但以他们为代表的朝廷,并不能明着对十阿父出手。
更有甚者,若是洛阳御史台上折弹劾十阿父,朝廷甚至还要驳回去,而且还要免去弹劾御史的官职。
朝廷的矛盾,在于朝廷的性质。
当今之周朝,毫无疑问是武官掌权,下至各州刺史,上至皇帝郭荣,各级实权皆由武官出身者占据。
先帝郭威当年造反之所以顺风顺水,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他是个武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