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得到李延庆的点拨后,冯继升茅塞顿开,并在工作之余夜以继日地研究引线。
最近冯继升终于取得了突破,并立刻将好消息告知李延庆。
在火药作的临时工坊里,冯继升向李延庆呈上了引线:“这便是下官研制的引线,请衙内过目。”
冯继升研制的引线,其主体为麻绳,呈黄褐色,甫一入手,李延庆就能感觉到其重量与硬度皆高于一般的麻绳。
李延庆观察引线的时候,冯继升在旁降解道:“下官按照衙内的主意,将麻绳浸泡于硝石与硫磺混合的水中,再经过晾晒,只是经此法制作的引线成分与火药类似,燃烧速度极快,难以应用于实际,下官便剔除了硫磺,仅以硝石水浸泡麻绳,以此法制作而成的引线能够遇风不灭,燃烧速度也较为适中,应当与衙内描绘的引线并无二致。”
李延庆望向手中引线,似乎与后世炮仗所用之引线大相径庭,便问道:“实际使用起来效果如何?”
“衙内请随下官来。”冯继升早有准备,当即领着李延庆到了火药作外的空地上。
空地上两名火药作工匠已经等候多时了。
在冯继升的指挥下,两名工匠点燃了地上火药包的引线,大约过了六秒,随着引线燃尽,火药包应声而炸,药包内的树脂溅射到四周的防护木板上,燃起点点火光。
李延庆站在防护的木板后,他对引线的延迟爆炸效果很是满意:“不错,这引线的抗风能力如何?”
虽然冯继升研发的引线与李延庆印象中的引线有很大不同,不过这并没有什么所谓,只要作用相似,那便无妨。
“关于抗风能力,衙内无需担忧,下官已经找士兵试用过了,正常环境下,飞射而出的火药包几乎不会有熄灭之虞。”冯继升脸上满是自信:“而且下官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引线,待到下一场战事便能用实战进行检验。”
战场是实验新兵器的最佳场所,唯有经过实战的检验,方能确定新兵器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那我就期待引线在战场上的发挥了。”李延庆负手而立,接着问道:“我之前与你说过的火药固体化一事,你可有头绪了?”
“下官这几日仔细思考过固体化一事,愈想愈觉得衙内此法实在惊为天人。”
谈及火药的固体化,冯继升突然就来劲了。
即便是在深夜,李延庆仍能感受到冯继升脸上洋溢的热情。
李延庆笑了笑:“这未免有些夸张了,不过是寻常想法罢了。”
“衙内是否知道,下官一介文官兼工匠为何会随军出征?”冯继升卖了个关子。
这倒难不倒李延庆,他回道:“大概是因为火药箭制作困难且保存不易,所以需要火药作的工匠陪同出征。”
“正是如此,火药的三种原料,硝石、硫磺与木炭的重量并不一致,火药经过长途颠簸,较重的硫磺会沉到箱底,较轻的木炭则会浮于表面,三种原料分离后火药便会失效,这就需要工匠重新搅和三者方能让火药重新发挥功效,而且粉末状的火药极易受潮,搅和前还需进行晾晒,可谓繁琐,若能将火药固体化,则火药的抗潮能力应该也会有所提升。”
冯继升越说越兴奋,他愈发觉得,李延庆就是能让他真正腾飞的伯乐,不,简直就是再造他的恩师!
其实,倒不是李延庆在火药上的造诣比冯继升高,而是冯继升受困于时代的桎梏,视角太过狭窄。
有了李延庆超前视角的协助,冯继升在火药上的高超造诣立刻就能拥有用武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