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寻还是低估了文名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了,离昨夜的春华诗会结束还不到一天,那首《三月十五日感静庵先生宴有怀》就传遍了汴城文坛。一时间汴城的读书人都向彼此相熟的人打探赵寻的底细了,所有人都没想到如此绝唱竟然出自一个从未在文坛有所耳闻的年轻人之手,更是十分震惊。但是有昨日刘畅的前车之鉴,再加上苏老的盛名也没有人感随便质疑。那一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更是被不光读书人所传唱,连六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背了。赵寻这个名字可谓在汴城是一时风华无二。
连带的是刘畅的大名也在汴城远扬,这件事那车夫功不可没。那车夫向其他对昨夜诗会不知情的人讲述赵寻是如何大度,以及那刘畅的书生是如何咄咄逼人,其中不免又多了几分魔改,听得普通百姓是义愤填膺想要抓到那刘姓书生让他向赵寻亲自请罪了。更有普通游侠想要找到他痛打一顿方能泄愤。
太出名也不是一件好事,早饭还没吃的赵寻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批前来拜访的人了。前来拜访的人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的确是想认识认识这个汴城文坛新星,另一方面也想邀请他参加各种其他的诗会看赵寻能不能写出其他的名作,也好让自己这个主办人沾着光。对待这些来人,赵寻一方面以礼相待,毫不拿捏架子,可对他们提出的邀请赵寻是一一婉拒。开玩笑他能不知道此时来的都是一些趋名附势的取巧之徒,以礼相待是怕自己留下目中无人的恶名,可参加他们的诗会参加是不可能参加的。真正的大佬还没有露面呢,他赵寻怎能被眼前的小成功给冲昏头脑呢?
遭到拒绝的众人也不恼怒,本来他们就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的。今天能结个善缘就是极好的了,任谁都能看出来赵寻此刻也得到苏侍郎的看中,前途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因此也没人敢出言诋毁,毕竟赵寻的态度已经是很给他们面子了。
忙碌一上午的赵寻,终于拿起了筷子。拿筷子的手有些颤抖,对就是饿的。他夹了一块肉正要往嘴里面送,这时候又来人了。赵寻是欲哭无泪,没办法一上午都撑下来了也不差这一会。他上强忍饿意,上前相迎。来人原来是是苏府的管家,“我家老爷邀请赵公子晚上前去赴宴,和您讨论关于发表邸报的事宜”,那管家看赵寻面色不变心想赵公子果然是能写出那等境界诗的人,换了平常人听说苏府相邀就算掩饰的好也不免面露喜色,可赵公子这神情像是早都知道一样,不免对赵寻又多了几分敬意。殊不知此刻的赵寻一心只想着桌子上肉,来人是谁他都不知道。等到那管家告辞,赵寻冲向饭桌狼吞虎咽起来,等到他吃饱了心满意足之后才问老杨刚才来的是谁?老杨又给他重复一遍,他才知道来人是苏府的管家,邀请他晚上去赴宴。
赵寻知道自己的机会又要来了,这次自己一定要牢牢的保住这条大腿。大树下好乘凉,有了这个靠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事半功倍。打定主意的赵寻就去自己家中翻箱倒柜的寻找拜礼了,可看了很多总觉得不合适。毕竟人家是前任侍郎,朝堂上响当当的人物,什么奇珍异宝能入他的法眼?思来想去的赵寻也没有头绪,上辈子因为没钱发愁这辈子反而为有钱不知道花哪发愁,真是有意思啊!最后实在没办法的赵寻只能跑去请教他老爹。
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赵玉堂上来就一语中的?“送礼是一门学问,不是你想送什么就送什么的?弄不好适得其反,反而会让人反感。送礼讲究的就是八个字,对症下药,看人下碟。对待这种见过世面家里什么都不缺的人送什么?钱人家有,名人家也有,这种人最看重的是什么?”赵寻被老爹的话给惊到了,看来自己家这位也不是个寻常人物!经过赵玉堂这一点拨,赵寻可谓是明白了。所谓生前身后名,儒家士大夫一生的追求不就是这简单的几个字吗,昨天那位久居高位的静庵先生之所以后来对自己如此热情,纵然有自己“借鉴”的诗确实是有那种高度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后来的那句要把诗命名为《三月十五日感静庵先生宴有怀》才让那位大人物喜笑开颜。
方向确定好剩下的事就好办了,赵寻向老爹告退后就让管家去城里最大的文宝店墨客居买几张上好的纸来。他要自己动手给自己未来的大腿准备一份大礼。
谁知道老杨去了好久都没有回来,赵寻算了算时间此时都够从自己家里来回两趟了。心想不会出什么意外了吧,正准备派人去寻的时候老杨回来了。然后从马车上小心的捧出几张卷好的纸交给了赵寻身边的随从,然后又钻进马车捧了几张出来,再递给另一个随从。就这样来来回回几次,还没有结束,赵寻不免有些头大。终于在老杨从车里钻出来的第七次的时候,“你为什么买了这么多?我不是吩咐你买几张就够了吗?”,老王停下了第八次钻进马车的动作,一脸委屈的说道“我给他们说就要买几张纸,,可他们知道我是赵府的管家,这一定是您需要就硬塞给我十几张。还说什么赵公子能用他们家的纸是看得起他们,我怎么说都不愿意收钱,没办法我只好说这是您今晚去苏府拜访的礼物逼着他们收钱。哪知道他们听到这又塞给我十几张,看我没有坐马车来他们还准备了马车”
。听完赵寻打量了一下管家身后的马车,发现还真不是自己家的。这事闹的,感情想花钱还真不容易。但像自己这样的君子是会贪图小便宜的人吗,就让老杨从那天给自己老爹祝寿的贺礼中挑几件合适的当做谢礼送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