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压低脚步走向一伙鲜卑士卒聚集的地方,默不作声听一伙他们的闲聊。
“伏连,你是一部之长,为何要争当征召兵,与我等糙汉抢食?”一人目光直视场中一名少年,语气中带着好奇。
只见那少年眉宇间有些贵气,身着月白色的紧袖短衣,束一条镶嵌美玉的蹀躞带,脚下蹬一双鹿皮小靴。
“是啊,以你的武艺、才略,再过两三年必定可以选为禁卫军。战场凶险,岂是你这等未经历战事的少年郎可以理解。”有人附和说道。
听闻一部之长入营做征召兵,拓跋珪也是来了兴趣,据他所知,此次抽丁,大多数贵族都是以部民代役。
少年撇撇嘴,星眸闪动:“一部之长算什么,我的志向是做将军”。
“大王说过,只要立下功勋,不论出身,一律按制受赏,你们,就不想做将军吗?”
少年的质问,引得一帮糙汉热血沸腾,一名士卒夹杂着恼怒的声音传出:“将军不敢想,只求我的套马杆不要落空。
该死的屈突律,为了租借马匹、强弓、骨朵,我付出了十张羊皮、三只羔羊。”
“哲伦阿干,不要丧气,只要捕到一个奚人便不算亏,捕到两个便有的赚,若是捕到三个,便是大赚”一人笑着出言安慰。
实际上,此话算不上虚假安慰,大军出征之前,魏王明令颁布赏格,捕一人,得其三成訾产,诸人兽皮袋中都有数根缚人、套马的绳索。
对于士卒表现出的战意,拓跋珪极为满意,若是能够一直保持这种斗志,便有希望脱胎成一支强军。
拓跋珪阔步上前,有士卒注意到来人兜鍪上的白缨,单膝跪地,抚胸行礼。
白缨兜鍪是魏军将领的象征,再观其兜鍪之上凤羽,身份呼之欲出。
“见过大王!”
闻声,其余人也纷纷行军礼。.sh.c
“多大了,叫什么名字?”拓跋珪打量方才出言的少年,此子算是难得的有志之士,已经进入他的视线。
审视的目光令少年有些局促,平静下来,少年恭敬答道:“小子娄伏连,十五岁”。
十五岁,算是拓跋珪的同龄人了,如今,魏军之中的未成年士兵足足占了两成,他们也是军队未来的主力。
“兵危战凶,可有惧怖?”魏王表情和善问道。
娄伏连摇摇头,目光中流露出一抹战意:“刀枪剑戟皆不惧,惟愿马上取功名”。
“有志气,孤等着封你将军的一日”。
称赞一声,魏王将目光转向在场所有士卒,沉声说道:“大业尚未成功,汝等亦需多加努力,争取做百夫长、千夫长、将军”。
人群一阵躁动,望着拓跋珪远去的背影,不少人露出崇拜的目光,无论是相貌、军略、个人品德,魏王身上,都没有过多可挑剔之处。
晚间,军中开始流传魏王“勉励士卒”“有功必赏”的光辉形象。
拓跋珪认为,赏功罚过四个字,不比解衣推食的效果差,事实也是如此,普通士卒根本不在乎君主如何享受,他们只在乎自己用生命换取的一份酬劳。
对比袁大帅的袁家军,封建时代,收买人心,打造一支基本忠诚的军队,简直不要太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