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力是墨一飞这部电影一大卖点,原片中的机器人,太渣了,简直就是洗碗机嘛,还是瓦力卖萌可爱。制作瓦力,花了4万多港元。
墨一飞之所以把《月球》改名为《90天》,是因为电影主角,是克隆人,他的‘设计使用寿命’只有90天。墨一飞的这部电影,和原片相比,也只有‘克隆人独自在月球采矿’这一点剧情相同,其他的剧情大不一样,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90天》开场,第一幕戏,是主角醒来,在电影后期制作,会在前面加上简单字幕,介绍一下人类在月亮上采矿,然后会有个较大的字幕:第一天。整部电影,经常会出现这个第几天的字幕,第90天就是高·潮和结束。
第一天,主人公从医疗室醒来,觉得不适,就问瓦力,是不是基地内的重力模拟装置坏了,这是为了解释了月球基地内的重力和地球一样,原片中,主角行走如飞,一点不像在月亮上。瓦力回答,重力模拟装置一切正常,并提示,第一次醒来就是这样,暗示了主角其实是新生。
当然在主人公的记忆中,他已经独自在月球上两年多了了,他一直期盼着合约到期就坐回归飞船回家,公司保留他这些记忆是为了保留他在月球上的工作经验。
然后就是主角的日常生活,这一段主要展示墨一飞设计的各种未来生活,和各种高科技,月球基地内的小温室,微型农业圈提供食物等。
主人公的工作,就是呆在基地内维护基地运行,监督在外面自动采矿的采矿车,有段戏是出门开着月球车去修理坏了的采矿车,这段戏是外包给徐可拍的。基地外引力小的多,这段戏时间不长。
主人公发现无法和家人通讯,但和公司的通讯是正常的。过了一个多月左右,他越来越思念家人,情绪也开始焦躁起来,天天看妻子的视频期盼着回归的日子。
主人公感觉孤独,于是经常和瓦力交谈,偶然聊起了克隆的话题,主人公给瓦力讲他在在科幻杂志上看到的克隆人的故事,《火星基地》,说未来某个时间,人类殖民火星,一个火星基地遭遇意外,只剩下一个人,粮食耗尽,结果被迫克隆自己,然后和克隆出来的自己自相残杀吃肉,反反复复,最后活下来的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几次克隆的结果。在这里,主人公和瓦力的交谈中,还显示出他不相信人类真的有克隆人。
电影在这里是为后面做了个铺垫,也是为了给观众科普一下克隆人知识,因为这年代克隆羊还没有出世,社会上对克隆人还没有广泛的讨论。观众看到这里,也不会想到主角就是克隆的。
墨一飞的版本比原版节奏要快,剧情更紧凑紧张,铺垫之后,转折就来了,基地的通讯彻底坏了,无法和公司联系,主人公出门,去检查通讯塔,到达通讯塔之后,发现通讯塔被陨石破坏了,然后主角就开始开始修复,他是工程师。
修复的过程中,他发现了通讯塔中,安装了一件隐秘的‘多余的’装置,(实际上是针对主人公的通讯限制屏蔽装置,让他只能和公司单线联系),他没有安装那件无用的装置,就回基地了。
到了基地车库里,瓦力提示他说,发现了一些新的智能程序版本,问他是否升级,并给出了可以选择的智能程序,他犹豫了一下,没有选择公司内部科技助手类的程序,而是升级了外网上的人类伴侣程序,因为他感觉很寂寞。然后进入基地内部,发现通讯果然恢复了,但不等他和家人联系,公司紧急呼叫他,非常严厉的命令他,立刻去修好通讯塔,把那件至关重要的装置,安装上去,他只好照办,又去了一次通讯塔安装。
……
这里开始,电影进入中段,在那段通讯完全恢复的时间内,瓦力完成了人类伴侣的升级,下载了最新程序后,变得更聪明,更人性化,在电影画面上,和前面死板的形象有了大的改变,头部动作和眼睛也有了情绪,能做出的动作多了许多,比如跳舞,声音也多了一些选择比如有了女声,这里加入了一些搞笑,主人公实验了瓦力的各种新功能。
升级后的瓦力开始同情主人公的遭遇,但迫于公司在硬件上设置的优先保护公司财产的程序,而不能直接帮助主角。
《月球》原片没有解释为什么公司的机器人会帮助主人公。墨一飞记得86年还上映了一部电影叫《霹雳5号》,里面的机器人和瓦力有点类似,霹雳5号是被雷劈了之后,变异的。相比之下,墨一飞觉得还是自己的版本更科学,瓦力造型也更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