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吼……”一段又一段排山倒海般的呼噜声冲击而来,唐明时而焦躁,时而气氛,时而无可奈何,在挣扎中,困意渐渐袭来,在这种朦胧的意识状态中,他睁开昏暗的目光,他的祖父在震耳欲聋的呼噜声钟大口呼气。睡得如同磨盘一般沉重。
年少青春的年纪,正是朝着一个目的地心无旁骛的过程,唐明可以有意识的九点睡觉,早上四点五十就起床,在院子里虎虎生威,各种酣畅淋漓的基础动作。他亲身实践,这种状态下,可以保持相当充沛的注意力而不至于分散。而且没有任何不适。
记忆重叠已经一个多月了,要问唐明最大的感觉,那就是他想象中的将自己运筹的十分恰当。每个人都需要正确的引导,而大多数人并没有能够引导的其他人,这就在单纯的行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诞生出很多主观而荒诞的玩意,比如在看到电视上有人在腿上绑着沙袋,卸下去之后,就可以获得轻功,索性自己也绑一个,最后发现,什么用都没有,反而觉得自己像个憨憨。
对于好好读书,以后会有更好的生活这种话,每个人都听了不止十遍,最后起的效果确实微乎其微,未来不是说你画个圈,它就可以往里面钻,实在是过去强迫了。
以一个人为原点,从他的脚下延伸出如蜘蛛网一般密密麻麻的网络,每个支节,每个环道,每个出口,就像迷宫一样,那个节点有路标,哪个节点什么有没有,什么时候该刹车,什么时候该拐弯,什么时候该回头,仅凭自己去琢磨,很容易陷于迷宫里,作茧自缚。
坐在座位上,旁边是同桌,桌子里面是升学的课本,拿出一本数学习题,不要翻开他,手放在桌在上,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做的目的是什么,小小年纪,应不应该考虑这些问题,得到答案之后,能否自我排除所有不利于自己的因素。
关于记忆力和逻辑运算能力的体现,很明显,这是一个主动不断重复和锻炼的过程,被安排好的事物的运作的方式都是以一种合乎情理的程序继续下来,所需要的做的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一步步的推演下去,这是事物本身需要的结果。
过于快速的要求并不符合时间单一性的叠加效果,人体自我本身在吃饭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咀嚼和排除掉不能咽下去的异物的过程,万一,骨头卡到嗓子里,一命呜呼,实在过于可惜。
渐序性的过程和人本身是相适应的,唐明知道了这个结果,就会导致他在重新经历这些时,会更加从基础入手,思维的加深和知识的夯实,只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过程,容不得一点质疑。
老人言真的有用,至少在面对客观过程的发展上,年纪比你大很多的人一眼可以看出你所做的,对于别人没有任何影响,仅仅是对你自己想要加速得到结果的过程,其结局是让人十分唏嘘的。
没人会耐着性子对你说,这些事做了的后果,他们只会强调,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生活会很差的软绵绵的白话,既没有潜意识的影响,也不会对个人自己产生对某些事情的有益效果。
知识的泛性就是去掌握它,而不是个人认为的某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吃饭一样,吃下它,消化它,然后分解它。成为成长的力量,而不是累赘。
当一个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又经历着,需要投入身心的学业的煎熬,此时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在保证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再去全身心的投入,这就是所谓的最大投入,结果是可观的,也是可以完全接受的,有人会给你说这个吗?当然不会,这只是唐明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去给别人说这种莫名其妙的想法,对于班会只会说一些好好努力之类的苍白对话的课堂来说,更加没有必要去提醒什么,实在是没有必要。
懂得对思维和思考的重视,要么就是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挣扎和痛苦,要么就是,在少年阶段,接触到很多的关于能够提升思维的书,但后者并不会有意识的知道,这个东西,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前提条件。
只看结果是人的一种共性,但是很少有人去说过程的健康性将会直接影响结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