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嬿和刘衎来过后的第二天,母亲终于从宫里回来了。
“还是王家庄子好。”吃着儿子做的鸡蛋面,增母赶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王匡却不好意思的笑笑,也坐在旁边吃着另一碗,姐姐不爱吃面,自然开了小灶。
“自从你上次离开老家,这才不过五个月,和以前的性子截然不同,要不是你手臂上的印记,我都怀疑你不是我儿了,莫不是妖怪附了身吧!不成,岁旦后你得陪我去趟道馆,让道士帮你驱驱邪!”
王匡继续傻笑,他觉得自己还是什么不说的好,毕竟真的换了个灵魂,而且说得越多,错的越多。
见母亲依然在滔滔不绝的讲着长安那个道馆灵验,桌子上的面都快凉了,王匡只好无奈道:“儿遵命,一切由阿母安排。”
增母这才满足的点了点头,小口吃着面条,却把鸡蛋重新加到了王匡的碗里。
“我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蛋。”
得了,白给母亲煮了鸡蛋,囫囵吞枣般吃完,王匡就匆匆到了北山下的小房里。
里面的炉灶已经建设的差不多,而且,天刚亮的时候,宋山便偷偷把铜矿运了过来。
“我让你找的炉甘石怎么样了?”王匡摸了摸牛车上的铜矿,发现含量还不错。
“回小郎的话,因为炉甘石太过稀有,我只买到了这么一点。”宋山指的一点,也已经有了差不多小半个牛车,在另外一个背篓里,初除此外,还采购了其他的矿石。
而宋山也是打探了诸多商铺,才慢慢得到了这一点。
小郎的要求是不引人注目的同时,还要混淆概念,让别人即使发现了,也不知道原始材料是什么,宋山几个小伙子很好的执行了这一决定。
黄铜成型的关键就在于炉甘石,大汉后世的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炉甘石大小不一,状若羊脑,松如石脂,赤铜得之,即化为黄。”
而黄铜真正的发明和运用,其实在元朝,因为王匡的到来,这种技术很可能会早之几百年产生。
“准备开炉!”王匡严肃道。
本来打算把崔良也拉来长长见识,可这家伙在听说黄铜的重要性后,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说什么也不来。
此次炼铜的重要成员,虎子额头冒汗,王匡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虎子不要紧张,即使失败了也没事,毕竟第一次!”
虎子珍重的点了点头,看先前小郎珍重的样子,他一定要努力做好,脑海里逐渐回忆起儿时父亲打铁的样子。
“你只管掌炉就好,上料之事交给我们。”
在王匡的安排下,王家庄子第一次炼铜顺利开始了,虎子是主手,王匡和宋山是副手。
炼铜的方法在大汉大致分为两类,水法炼铜和火法炼铜,王匡等人使用的,正是火法炼铜。苦于没有找到足够的白青,否则王匡也会选择水法炼铜。
炼铜的第一步就是入炉,将锻造好的铜矿石放入干锅里面,铜矿与炉甘石的比例恰好是一比一,也就是一斤铜,一斤的炉甘石,最后炼制出来,差不多能形成一斤半的黄铜。
↑返回顶部↑